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体外受精技术评价环境污染物2,2',4,4'-和3,3',4,4'-四氯联苯对小白鼠卵母细胞受精能力和2-细胞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ρ(PCB)=0.1,1.0,10.0mg/mL的2,2',4,4'-和3,3',4,4'-四氯联苯均显著降低小白鼠卵母细胞的受精能力;ρ(PCB)=1.0,10.0mg/mL的2,2',4,4'-和3,3',4,4'-四氯联苯使卵母细胞的退人弦和2-细胞的畸形率显著增加;两种四氯联苯对小白鼠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能力、退化率和2-细胞胚胎的畸形率无统计差异。  相似文献   
2.
浙江南麂海域双壳贝类的腹泻性贝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在我国浙江南麂海域的分布,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在浙江南麂海域的主要水产养殖区设立了六个采样点,以厚壳贻贝、条纹隔贻贝、紫贻贝、虾夷扇贝、太平洋牡蛎、野生牡蛎为对象逐月采样,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腹泻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南麂海域DSP检出率和超标率都较高,分别达到了63.3%和56.7%;DSP检出率和超标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DSP地理分布范围较广,几乎包括了整个南麂海域;易于积累DSP的主要贝类为养殖的虾夷扇贝和紫贻贝,野生的牡蛎、条纹隔贻贝和厚壳贻贝。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海南岛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污染状况,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设立了5个采样点,采集了14种贝类共95份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PSP的毒性测定和毒素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岛海域贝类软组织中PSP含量普遍较低,最高检出毒力值为3.576 Mu/g,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4 Mu/g警戒值,检出率为11.58%;贝类中PSP的检出率季节性变化显著,以冬季最高,达62.5%,夏末次之,为3.26%,春季和夏初均未检出PSP。另外,贝类中PSP毒素污染状况也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产于陵水、文昌海域的贝类中毒素检出率较高。主要染毒贝类为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细纹卵蛤(Pitar striata)、白织纹螺(Nassarius coronat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染毒的贝样发现,贝类中含有11种PSP成分,分别为GTX4、GTX1、C1、C2、NEO、STX、dcGTX2、dcGTX3、GTX3、GTX2和dcSTX,其中,GTX1,GTX4,C1,C2检出率分别为90.9%,100%,81.8%和81.8%,为染毒贝类中的主要毒素成分。  相似文献   
4.
石嫣 《绿叶》2013,(7):80-88
食物从哪里来?这似乎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现如今,这个问题却不断困扰我们。更为准确地说,今天,从哪里可以获得安全健康的食物成为了我们的困扰。这无疑是一个有些滑稽的问题——在这个科技突飞猛进,人们已然可以奔向外太空的时代,我们却开始困扰于餐桌安全。然而,它却真实存在,并要求我们做出思考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湛江水产市场(均产自南海)74个贝类样品的腹泻性贝毒(DSP)进行了小白鼠生物法检测,结果表明:(1)DSP含量值≥0.05 MU/g的样品有8个,检出率为10.8%;(2)DSP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冬、春季节检出率较高;(3)DSP染毒的生物品种较多,但不同的生物品种的检出情况不同。在受检样品中,检出率最多的是文蛤和波纹巴非蛤,而牛角江珧蛤未检测出含有DSP,可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6.
浙江近岸有害赤潮发生区麻痹性贝毒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自浙江舟山海域和浙江中南部海域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域六横岛的西格织纹螺含有贝毒,其毒素含量为3.7 Mu/g,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3.1%。浙江中、南部海域南麂列岛的棒锥螺含有贝毒,其毒素含量<1.7 Mu/g,浙江中、南部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9.1%。  相似文献   
7.
为弄清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在我国首个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海域的分布,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间,在该海域主要养殖区设立了6个采样点,以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紫贻贝(M.edulis)、虾夷扇贝(Pecten yessoensi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野生牡蛎(Ostreasp)为对象逐月采样,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麻痹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南麂海域PSP含量普遍较低,检出率为11.7%,检出值均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400 Mu/100g警戒值;PSP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其它季节没有检出;该毒素主要分布于大沙岙、马祖岙、火焜岙3个海区的湾内,有较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易受该毒素污染的贝类主要为人工养殖的虾夷扇贝、紫贻贝及野生的牡蛎。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湛江港临近海域养殖区贝类毒素的特征情况,近几年来,作者在多个采样点进行了样品采集,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表明:(1)多种贝类体中检测出PSP,而DSP则更为普遍。(2)所检测的12种PSP成分在该海域均存在。不同的贝类,其毒素成分情况有所不同。PSP各成分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消化腺中各毒性成分含量值相对较高。(3)PSP毒素值较低,未超标,仅在春秋季节检出。DSP毒素在各季节均存在,并有超标现象,从阳性率和超标率来看,秋季春季冬季。春秋季节应特别注意水产品的食用安全。(4)多处地区毒素含量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广西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广西近岸海域贝类样品的麻痹性贝毒素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广西近岸海域多处地区和多种生物含有麻痹性贝毒素;4~5月及7~11月为两个毒性值的年高峰期;GTX4、GTX5和GTX3毒素成分的检出率较高等。  相似文献   
10.
浙江近岸海域有害赤潮发生区麻痹性贝毒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自浙江舟山海域和浙江中南部海域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域六横岛的西格织纹螺含有贝毒,其毒素为3,7Mu/g,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3.1%;浙江中南部海域南麂列岛的棒锥螺含有贝毒,其毒素〈1.7Mu/g,浙江中、南部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