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7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我国红树林恢复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概述了我国红树林主要树种造林、退化次生林改造、优良速生树种引进技术、造林树种优良种源选择等相关红树林恢复技术的研究。根据我国红树林恢复技术研究的现状,就今后有待加强的研究方面提出了建议,包括造林树种种源筛选,半红树植物造林技术,幼林抚育管理,恢复效果的评估等。  相似文献   
2.
桂东南地区马尾松工程幼林郁闭过程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 ~1996 年,对桂东南马尾松工程幼林郁闭过程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①1 ~3 a 林地与灌草坡的主要气象要素无多大差别,4 a 后,林地逐渐显示增湿降温等良好的小气候环境,至a6 基本恢复到成熟林的水平.②1~6 a 林地的水土流失量为338.59~2136.92thm -2a-1 ,径流系数2 .14% ~21.50% ,比灌草坡减少12.5 % ~29.4% ,其中1 ~3 a 林的泥沙流失量比灌草坡增大112.9% ~214.5 % ,4 a 后,林地泥沙流失量逐渐减少,至6 a 林时比灌草坡减少18.2% .③6 a 林时的土壤物理性质比造林前有所改善,但土壤的主要养分( 有机质、N、P、K)含量则比造林前降低4.3% ~7.0% .④6 a 林的林木蓄积量为36.16 m3/hm2 ,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为2 .99 ,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NH4NO3作为氮源,对广州东北郊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幼林地进行模拟氮沉降处理,共设置3个氮沉降水平,分别为N0(N:0 g·m-2·a-1)、N5(N:5 g·m-2·a-1)以及N10(N:10 g·m-2·a-1),每月进行喷施。在连续施氮22个月(当月当次施氮5天后)对土壤氮素(硝氮、氨氮、总氮)、碳素(总碳)以及微生物量(脂磷)在0~60 cm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3个氮沉降水平下,随着土层加深,pH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氮沉降存在加剧土壤酸化的风险;在N0、N5、N10水平下,土壤全氮和总碳的垂直分布趋势大体一致,随着土层加深,其含量下降,但在深层土壤(40~60 cm)中,施氮与对照比较,总碳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除40~50 cm土层,N5、N10水平下的硝态氮含量在各个深度土壤中都表现为比对照组要高,氮沉降导致土壤一定程度上硝态氮的积累;在浅层土壤(0~20 cm)中,铵态氮水平较低并且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较深的土层中铵态氮有较多的积累,说明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N5和N10水平下,无机氮比例(无机氮含量与总氮含量之比)在各个深度土壤中总体高于N0水平;用脂磷含量表征土壤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外加氮源对微生物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在N5、N10水平下,微生物含量在30~40 cm土层中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4.
8年(1985—1992)的试验研究,证明杉木幼林套种籽西瓜不仅提高了林分的生物生产力,而且增加了林地养分归还量,促进了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有效地防止了林地的水土流失,是一种速生高效和生态协调的山地立体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加勒比松1a生幼林氮磷钾不同配比的追肥试验表明,追肥后6a,肥效都极显著;其中以第2a的效果最显著,最大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比不追肥增加39.1%~52.6%、45.4%~109.3%和34.1%~405.6%;6a后肥效下降,但追肥仍比不追肥的树高、胸径、材积增长8.7%~20%、10.9%~17.9%、31.5%~54.7%。氮磷钾配合施用的效果最佳,施氮磷而缺钾有负效应。当氮磷钾相同配比(N30P30K30)时有特殊的低效应。  相似文献   
6.
加勒比松1a生幼林氮磷钾不同配比的追肥试验表明,追肥后6a,肥效都极显著;其中  相似文献   
7.
吴立金 《环境》2007,(9):16-18
中国江河湖泊的水环境状况,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面对这一状况,如何以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式高效经济地治理水环境,成为了水环境治理专家们的使命.最近,广东省东莞市有两项污水处理技术,因其处理效果既高效又经济,受到了行业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加勒比松幼林基肥试验结果表明,施基肥后1~3a肥效显著,以第2a的肥效最大,树高、地径比不施基肥的分别增加 56%~94%和 29%~60%; 6 a后肥效下降,但施基肥的树高、胸径、材积仍比不施基肥的有所增长。基肥对树高的效应大于对径粗的效应。氮、磷、钾配合施用的效果最佳,但当氮、磷、钾相同配比(N_(30)P_(30)K_(30))时,则有特殊的低效应。在施氮、磷、钾全肥时,前期配施氮对加勒比松生长有利,而磷、钾的肥效较持久。氮、磷、钾无机肥配施滤泥在2a内无增产效果,3a后方显肥效。6a树龄时,氮、磷、钾配施滤泥与单施无机肥相比,胸径、材积分别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9.
“近自然林业”经营法在杉木人工幼林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1994年起,将“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方式应用于杉木人工林的经营中。5a的试验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方法经营杉木相比无论是平均胸高、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且立地条件越差增长的幅度越大。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法经营杉木人工幼林,土壤肥力也得到了维护和提高,表现在土壤生物活性加强,土壤养分增加,交换性能改善,加速了养分的循环和累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