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7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60篇
基础理论   181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生物多样性在人为影响下面临严重威胁,物种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为完善长江水生态监测体系,实现高效无损伤的物种监测,在长江中下游干流3个江段(新滩、安庆和芜湖)采集水样,建立长江水样环境DNA宏条形码物种检测体系并评估其有效性.结果表明:①长江中下游环境DNA宏条形码检测到32个物种,包括20种鱼类、1种水生哺乳动物(长江江豚)和11种陆生动物,其中鱼类物种包括鲤形目、鲇形目、鲈形目和鲱形目,其种数占鱼类总种数的比例分别为60%、25%、10%和5%.②长江中下游渔获物中资源量居首位的鲤形目在环境DNA调查中序列数最多,占鱼类总序列的96.2%,其次为鲱形目(占比为3.5%),鲇形目和鲈形目占比较低,分别为0.2%和0.1%,4个类目序列相对丰度与渔获物种资源量组成差异较大.③环境DNA调查次数约占传统渔获物调查次数的几十至几百分之一,采样时间不足努力量最少的渔获物调查的1%,检测到的鱼类种数为传统调查总数的31%~49%.④安庆采样点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江豚密度最高的江段,其环境DNA检出率和序列相对丰度在3个采样点中均最高.研究显示:长江水样环境DNA包含水陆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利用水样环境DNA宏条形码可检测不同类群的水生和陆生物种;对于鱼类物种检测,环境DNA宏条形码比传统调查方法效率更高,可对传统调查结果进行补充;环境DNA宏条形码生物多样性检测主要受分子标记体系和核酸序列数据库限制,获取全面的物种多样性和资源量信息需要对检测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DNA链断裂作为醛类污染物接触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通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染毒试验 ,测定了甲醛、乙醛、丙稀醛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对细胞DNA分子链断裂损伤。结果表明 ,3种醛均能引起DNA分子发生链断裂 ,对于乙醛和丙稀醛存在明确的剂量 -反应关系 ,3种化合物还还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上述结果提示醛类污染物潜在致癌性的一个可能机制以及DNA断裂作为醛类化合物接触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行为反应对有毒化合物——浮选剂污染河段水质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受浮选剂污染的污水生物系统评价标准.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丁基磺药对涡虫(Dugesia gonocephala)的24h LC_51为78ppm.根据受污河段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和涡虫在各断面河水中的行为反应,浮选剂污水生物系统可以划分成α-多污带,β-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和寡污带。并对所提出的浮选剂污水生物系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应用液相色谱结合电化学检测技术,研究了标准石英粉尘和青石棉体外诱导DNA分子氧化损伤产生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的形成与机制。结果表明,石英粉尘和青石棉均可致DNA分子氧化损伤并形成8-羧基脱氧鸟苷,但青石棉作用强于石英粉尘;石英粉尘的青石棉对H2O2氧化DNA的催化能力有较大差异。标准石英粉尘和青石棉,具有直接的遗传毒性;两者诱导DNA分子形成强致突变的8-羧基鸟苷可能是其潜在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杨骏 《世界环境》2004,(6):58-58
英国科学家最近在英国布菜德福市发现一种奇怪的生命体。这种生物体基因代码多达120万个字符,比典型的病毒至少长10倍。它含有大量用于蛋白质转化的基因和用于DNA修复酶和其他蛋白质的基因,而这些特征过去都被认为是细胞生物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包括SCGE的原理、方法及其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该技术可用多种污染物的检测且灵敏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即SCGE对大气污染物、重金属、醛类及辐射污染的检测,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斑马鱼基因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对毒性试验的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Amersham Pharmacia公司随机扩增引物系列中,分别在01号引物的829bp、534bp,02号引物的572bp,及06号引物的495pb,各出现1条稳定条带,而环磷酰胺作用后的斑马鱼基因组DAN随机扩增产物中,缺少了部分稳定条带。这可以明确判定受试斑马鱼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为水环境遗传毒性效尖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食品是通过基因技术加入了外来基因或去除原有基因的食品。许多人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动植物的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这是由于不了解基因作用原理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几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论基因的来源如何,构成基因的物质 DNA(脱氧核糖核酸)进入人体后,都会被酶分解破坏成小分子,不可能将外来遗传信息带到人的基因组里。从这个角度上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并没有差别。导致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担忧的因素还有: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新的有害物质或过敏源;自身能制造杀虫毒素的转基因作物,毒素可能伤害其他生物,或进入食物链威胁家畜与人类健康;转基因作物可能与野生亲缘作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抗虫害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对其毒素有抵抗力的害虫获得生存优势,成为新的  相似文献   
9.
铜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谷子幼苗基因组DNA多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贤  付亚萍  肖志华  张喜文  李萍 《环境科学》2013,34(10):4090-4095
采用室内盆栽土培法,以4种基因型谷子(D2-8、安06、黄米、朝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u2+胁迫对谷子幼苗体内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基因组DNA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0~400 mg·kg-1Cu2+处理30 d后,4种谷子幼苗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50 mg·kg-1时达到最大值.当浓度为200mg·kg-1以上时,4种谷子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平均降幅为对照的32.44%~56.5%.脯氨酸则表现为低含量(≤50 mg·kg-1)的促进和高含量(≥100 mg·kg-1)的抑制效应,MDA含量均有增加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Cu2+胁迫下不同基因型谷子幼苗基因组DNA的RAPD图谱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单条或多条RAPD谱带的增加和缺失或者荧光强度的改变,细胞中基因组模板DNA的稳定性下降,DNA多态性变化与Cu2+浓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基因型谷子对Cu2+胁迫的生理和遗传损伤响应存在差异.利用RAPD技术获得的DNA多态性变化可作为检测Cu2+遗传毒性效应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采自辽宁省河流、水库、湖泊及河口湿地水体的209个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本,以及文献记载数据,依据其系统发育、亲缘关系和相同栖息地环境等进行推算,确定了辽宁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耐污值332个。利用上述耐污值并结合BI指数法对辽河、浑河、太子河流域内20个采样点所获得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各河流上游段水质良好,中下游河段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