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是芦蒿连作障碍主要病害.对芦蒿不同种植年限发病和未发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产毒素(镰刀菌酸)能力、致病力等开展研究.对采集的11份土壤样品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不发病土壤,发病率≥40%的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显著增加;不发病和发病率≤25%的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发病率为85%和40%的土壤尖孢镰刀菌高产毒素(镰刀菌酸产量>500μg L-1)的菌株比例显著(P<0.05)高于发病率为11%和不发病土壤.致病力测定显示发病率为85%和40%土壤中高致病力菌株比例显著(P<0.05)高于发病率为11%的土壤和不发病土壤,不致病菌株比例显著(P<0.05)低于发病率为11%的土壤和不发病土壤.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与连作年限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发病土壤中,发病率、尖孢镰刀菌高产毒素菌株比例和高致病力菌株(病情指数>2)比例与连作年限显著(P<0.05)相关;未发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高产毒素菌株比例和高致病力菌株比例与连作年限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随着连作芦蒿发病率的增加,土壤中尖孢镰刀菌菌株数量、高产毒素菌株比例、致病菌株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未发病连作土壤尖孢镰刀菌菌株数量、高产毒素菌株比例、致病菌株比例均没有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连作芦蒿枯萎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其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沤肥浸渍液对3种黄瓜病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2 年开始连续8 年研究马、牛和猪厩肥沤制并浸泡提取物对黄瓜病害的防治作用.盆栽试验表明,沤肥浸渍液对黄瓜霜霉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46 .5 %67 .3 % ,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2 .1 %92 .5 % ,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2 .3 %79 .7 % .对沤肥浸渍液的防病机理的研究表明,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病原菌孢子的抑制作用、沤肥中微生物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沤肥诱导的生理生化和组织形态方面的抗病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肥料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香蕉枯萎病是真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它的蔓延已经严重影响到香蕉产业的正常发展.将腐熟的有机肥与3种生防细菌(枯草芽胞杆菌、胶质芽胞杆菌和巨大芽胞杆菌)结合,组合成生物复混肥和生物有机肥,将它们施用在香蕉上,研究其对枯萎病病害防治效果.盆栽香蕉试验结果显示,2种肥料不仅能抑制香蕉枯萎病(防病效果分别为61.5%和53.8%),同时也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真菌数量明显下降,放线菌明显升高,细菌变化较小.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生物肥料中3种生防细菌总数与土壤中枯萎菌和普通真菌呈显著负相关,而与防病效果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肥中细菌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文摘     
《民防苑》2014,(5)
正专家称"香蕉艾滋"为枯萎病不会传染人近期,网上热传的一条消息称,一种"香蕉艾滋病"已从东南亚大范围蔓延,全世界香蕉将面临灭顶之灾。于是有些消费者开始联想,担心吃了有病的香蕉会损害健康甚至也会得"艾滋病",一时谈蕉色变。4月15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明确表示,"香蕉艾滋病"是一种误传,这其实是一种真菌类的枯萎病,而目前市场销售的多是不易得此病的香牙蕉类型。  相似文献   
5.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杀菌剂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毒力测定筛选结果表明,绿亨一号 多菌灵、五氯硝基苯 多菌灵、多菌灵 普克、敌克松 普克等混配药剂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持效期长,可作为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土壤消毒剂使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嫁接方式对黄瓜嫁接苗成活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嫁接方式对黄瓜嫁接苗成活率、生物学性状及其植株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湘园三号黄瓜作为接穗,黑籽南瓜作为砧木,采用靠接、顶插、劈切、芽接四种嫁接方式,其嫁接苗成活率分别为100.0%、78.4%、92.9%和75.5%;其平均株高、平均真叶数均以靠接苗为大,分别为15.8cm、3.0片;四种嫁接苗的平均株幅无明显差异.以津春二号黄瓜作为接穗,分别以黑籽南瓜和西葫芦作为砧木,均采用靠接方式,其靠接苗成活率分别为99.4%、100.0%,平均株高、平均株幅和真叶数均以前者为大.经嫁接后,黄瓜植株枯萎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控制在0-14.0%范围之内;而未经嫁接的津春二号(对照1)、津春三号(对照2)黄瓜植株,病株率分别达到48.0%、36.0%.  相似文献   
7.
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ysporum f.cubense)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华南地区香蕉生产的重要土传病害,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0年采集了3个典型香蕉枯萎病患病样地(尖峰、冲坡、十月田)和2个健康样地(临高、广州)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样品共46份,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了19项土壤理化指标含量。旨在从农艺措施的角度考虑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健康蕉园的大多理化性状和养分含量高于患病蕉园。尤以土壤粘粒、有机质、CEC、全N、全P、有效P、有效Cu、有效Fe、有效B和交换性Ca含量表现更为明显,其在健康蕉园中的含量均为患病蕉园的1.5倍以上。同一患病蕉园根际土壤中的pH值随植株感病级别增加而上升,而有效P和有效B含量随植株感病级别增加而降低。由此可以推论,在蕉园适当增施P肥和B肥有助于抑制香蕉枯萎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有机肥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而根际微生物生态环境变化取决于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离位溶液培养法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及香蕉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病效果高于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肥防病效果分别达到55.4%和28.5%;香蕉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包括草酸、苹果酸和反丁烯二酸,以草酸为主,ρ(草酸)占ρ(有机酸总量)的百分比为83.6%~93.0%;生物有机肥比有机肥更显著降低香蕉根系分泌物中ρ(苹果酸)、ρ(反丁烯二酸)和ρ(有机酸总量),不同处理处理根系分泌物的ρ(有机酸)依次为: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不施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氨基酸种类和质量浓度最大,有机肥次之,生物有机肥处理中根系分泌物的ρ(γ-氨基丁酸)、ρ(β-丙氨酸)、ρ(a-氨基丁酸)、ρ(谷氨酸)、ρ(天冬氨酸)和ρ(磷酸丝氨酸)均显著高于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主要氨基酸[各氨基酸质量浓度占ρ(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大于5%]有磷酸丝氨酸、苏氨酸、γ-氨基丁酸、乙醇氨和肌肽,其中ρ(磷酸丝氨酸)和ρ(γ-氨基丁酸)显著高于不施肥和有机肥处理;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ρ(磷酸丝氨酸)、ρ(丝氨酸)、ρ(异亮氨酸)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8和-0.95,与ρ(鹅肌肽)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00.生物有机肥降低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质量浓度,增加了氨基酸的种类和质量浓度,且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根系分泌物中一些氨基酸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这可能是生物有机肥在香蕉枯萎病防治中起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青椒枯萎病的防治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青枯萎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其中猪粪沤肥浸液在温室盆栽的防治效果为88.5%,马粪、牛粪沤肥浸渍液在温室盆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6.6%和65.5%,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种沤肥浸渍液对青椒枯萎病菌的厚坦孢子、小孢子都具有强烈的溶菌作用。②沤肥微生物中具有对青椒枯萎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的细菌。③沤肥浸渍液处理青椒后,β-1,3-葡聚糖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分别增高12.0%、367.0%和20.0%。④沤肥浸渍液处理青椒后,其植株高度、叶片厚度和叶脉直径均比对照有所增高。显示防病机理既有拮抗作用,又有诱导抗性作用。表5参12  相似文献   
10.
酚类物质在棉花对枯萎病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及氟乐灵诱发处理后,棉苗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可溶性酚和黄酮醇以及不溶性细胞结合酚(胞壁结合简单酚、胞壁结合复杂酚聚合物及胞壁结合黄酮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棉苗组织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高于感病品种棉苗中的含量,氟乐灵诱发处理促进了棉苗组织中酚类物质的积累;枯萎病菌侵染可明显提高棉苗体内的酚含量,但抗病品种棉苗及经氟乐灵诱发处理并产生诱导抗性的棉苗受侵后其组织中酚含量的增加幅度更大.由此认为,棉花体内的酚类物质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病性以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