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79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790篇
基础理论   409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南京市饮用水源地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PE-HPLC-MS/MS),对南京市饮用水源地抗生素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个采样点总浓度为0.56~1994.96 ng·L-1,共检出5种大环内酯类、13种磺胺类、3种四环素类、8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平均浓度为0.30~37.07 ng·L-1,其中检出浓度最高的抗生素为环丙沙星(CIP),浓度为317.60 ng·L-1,检出率最高的抗生素为克林霉素(CLI),检出率为88.24%.与国内部分河流相比,南京市饮用水源地水体中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浓度处于较高水平.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点位S7具有最高的联合风险熵值(24.58),氧氟沙星(OFX)的风险熵值最高,达到13.06;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9种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熵QH为1.70×10-3~9.47,强力霉素(DOX)、诺氟沙星(NOR)、恩诺沙星(ERX)、CIP和OFX对大部分年龄段的人体健康具有高水平风险.  相似文献   
2.
污泥处理后土地利用是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FQs)进入土壤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好氧堆肥具有高效去除FQs、削减其环境风险的潜力,但目前对于堆肥过程中各阶段物料FQs去除影响因素的研究仍较少。该研究在制备典型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获取其中温期、高温期物料的基础上,向堆肥中添加2种典型的FQs(ofloxacin,OFL;norfloxacin,NOR),在不同FQs初始浓度(0,2.5,5.0 mg/kg)、含水率(50%、60%、70%)和通风量(0,15 mL/min)条件下,进行56 d的抗生素去除试验,控制各堆肥物料在其对应堆肥阶段温度(中温期物料,35℃;高温期物料,55℃)。结果表明:2种物料中FQs去除率均随着初始浓度上升而逐步下降,中温期物料最佳初始FQs浓度分别为5.0 mg/kg(OFL)、2.5 mg/kg(NOR),对于高温期物料两者均为2.5 mg/kg;中温期物料中,FQs去除率随含水率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最佳含水率均为60%,高温期物料中,FQs去除率随含水率升高而逐步增加;2种物料中,通风量15 mL/min下的FQs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未通风处理。与中温期物料对比,高温期物料中FQs去除过程需要较低的初始浓度和较高的含水率;在2种物料中,充分通风下FQs的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未通风处理。  相似文献   
3.
亚剂量抗生素诱导抗性基因水平迁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亚剂量抗生素诱导下编码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基因的接合转移(conjugation),使用从新加坡主要医院的废水中直接分离的可合成ESBL的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和大肠杆菌(E.coli)菌株作为ESBL编码质粒的供体,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基因的耐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HL)大肠杆菌SCC1(E.coli SCC1)作为受体,借助响应面分析,检测并分析了携带有ESBL编码基因的质粒在亚剂量水平的四环素(tetracycline,TC),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和头孢他啶(ceftazidime,CAZ)单一暴露和共同暴露时,从供体菌株接合传递至受体菌株的特征.结果发现,ESBL编码质粒可在无诱导抗生素胁迫下,以平均0.001 5和0.004 2的频率分别由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供体接合转移至受体大肠杆菌SCC1菌株,具有较低的"适应性代价",并在质量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抗生素暴露下更易在大肠杆菌菌株之间传递.大肠杆菌菌株之间的接合转移显著发生在质量浓度低于0.03 mg·L~(-1)的TC与质量浓度低于0.002 mg·L~(-1)的CAZ单一暴露或共同暴露时,并可被亚MIC的TC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杆菌间的接合转移可在5倍MIC的TC、CAZ共同暴露时被显著诱导,未检测到亚MIC水平抗生素对其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残留物是一种新兴的微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及生物样品中,长期暴露在抗生素环境会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潜在威胁。由于农村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大、农村地区对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受经济、地理地形的限制大部分农村地区都缺乏完整的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治理设施,进而导致抗生素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农村环境,可能会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环境风险。为了解贵州农村污水中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及处理后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作者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LC-MS)联用技术,选取贵州省3处典型农村地区,对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进出水中典型抗生素(包括6种磺胺类、3种四环素类、1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浓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处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进水和出水中均检出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浓度范围分别在ND~417.57 ng/L和ND~253.68 ng/L,其中土霉素浓度最高,进出水的浓度分别为417.57、253.68 ng/L;其次是氧氟沙星,在进出水中的最高浓度分别为278.75、183.73 ng/L。3处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对抗生素的去除率在-58.32%~45.52%,对目标抗生素的去除率较低。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农村污水相比,所选地区的进出水中抗生素的浓度较高。通过生态风险评估发现,经处理后的污水中均含有一种RQ≥1的抗生素物质,并且发现氧氟沙星为处理后污水中的高风险污染物,污水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6.
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积极做好“服务三农”工作,2004年12月上旬,对如东小洋口和大洋港滩涂进行了滩涂养殖区海水、滩涂沉积物、水产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滩涂海水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要求,水质能保证鱼、虾、贝类的正常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7.
说到“美食与环保”,人们自然会想到健康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自然食品、有机食品之类的标签,脑子里浮现出“土鸡(广东称走地鸡)”、“柴鸡蛋”等鲜活的形象。没污染、低农药残留甚至不施用农药、用农家肥而不是化肥,散养而非圈养等是其获得以上标签的要件。似乎关注环保,食品自然美味。  相似文献   
8.
张泽 《环境》2006,(7):31-33
日前,一则关于广州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的新闻闹得满城风雨。起因是绿色和平组织披露了对广州三家连锁超市的蔬菜和水果抽样检验结果,发现有14%的样本农药残留超出国家标准。一右激起千层浪,相关职能部门纷纷发声自证清白,超市也挂出质量认证书表示无辜。接着,各方又一致怀疑绿色和平组织检验结果的公正性。更有媒体先扬后抑,很刻薄地称绿色和平此举是为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9.
内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水处理设施调试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抗生素制药厂内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水处理设施现场运行调试情况,指出污水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SBR法处理抗生素片剂制药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处理抗菌素片剂制药废水,抗毒性好、处理效率高,无污泥膨胀现象,能除臭除味,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流程简单灵活,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