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以云南热区10个不同产地的香茅草(Cymbopogon citratus)为试材,利用正交设计优化香茅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不同产地香茅草中总黄酮与矿质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5%乙醇、75 ℃、1∶35 (g/mL)料液比、提取4h,得率达到最高值.产地德宏的香茅草中总黄酮的...  相似文献   
2.
对马里亚纳海槽弧后扩张脊上所采集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K -Ar定年 ,同时结合研究玄武岩的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特征后指出 ,马里亚纳海槽的张开及与之伴随发生的玄武岩浆活动自晚中新世以来一直都在进行 ,其主活动期为 2~ 4Ma。海槽玄武岩年龄在空间上具有从南到北逐渐变新的演化规律。据此 ,推断该海槽的扩张演化可能受控于该区内热区的迁移及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阐述了用Anthorware6 0中文版制作课件中的自动隐藏菜单。主要使用了热区与热对象交互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热区农业气候、土地资源图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农业气候分类与土地特征(地貌、坡度)分级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云南省热区图。这是用一张图,在同一块图斑上同时表示出农业气候和土地两种专业内容特征;按土地和气候的本来面目分型划类,并量算出各类型分区域的土地面积。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以期使科学性和实用性能较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模式对热区晚稻水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由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原位观测主要集中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热带地区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往往被忽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海南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对于准确评估我国农田土壤CH_4和N_2O排放及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5个处理: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CON)、优化施肥(YH)、优化施肥与缓控释肥配施(ZYH1)、优化施肥、缓控释肥和有机肥三者配施(ZYH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晚稻生长季CH_4和N_2O排放动态特征,并估算全球增温潜势(GWP)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CK、CON、YH、ZYH1和ZYH2处理的CH_4晚稻生长季累计排放量分别为175. 70、60. 30、63. 00、62. 80和56. 60 kg·hm~(-2),相应处理的N2O晚稻生长季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 78、3. 40、1. 03、1. 44和0. 44 kg·hm~(-2). ZYH2的产量较CK、CON、YH和ZYH1分别提高了29. 69%、11. 81%、6. 74%和10. 36%,GWP较CK、CON、YH和ZYH1分别降低了64. 80%、43. 23%、12. 93%和15. 15%,同时,GHGI分别降低了76. 49%、52. 52%、20. 54%和23. 8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Eh是驱动CH_4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综合产量及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而言,优化施肥+羊粪有机肥+缓控释肥处理(ZYH2)是当地值得推广的减肥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地区1900-2018年间≥5级地震事件空间数据,采用小波周期与热区识别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时间周期性特征,并识别了地震灾害空间热区及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1900-2018年,“一带一路”地区地震发生频次表现出波动性上升的“三段式”分布,主要发生在亚欧大陆-喜马拉雅山周围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以及俄罗斯东部沿海、印度尼西亚东南部的环太平洋地区;(2)地震频发地区和震级较强地区均具有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及一定的空间聚集性,并逐渐演变成高发热区和高强热区;(3)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发生频率远高于其他国家,而缅甸、孟加拉、马尔代夫等国发生频次较低,但其震级强度相对较大。研究结果提示我们未来针对“一带一路”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应适当规避地震频发地区及未来潜在的高强热区,同时加强国际间减灾防灾合作,从而更好的降低或预防“一带一路”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地震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7.
有毒化学品事故安全区域的划分及人员疏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有毒化学品事故,要求能迅速地对可能产生危险的区域进行辨识,尽快地确定安全区域的范围并告知有关人员进行疏散.笔者在分析应急救援指南(ERG)、立即致死浓度(IDLH)、紧急反应计划指南(ERPG)、关心浓度限值(LOC)等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有毒化学品的各种暴露极限浓度对初始隔离区、防护区、热区、暖区、冷区进行了划分,并对事故影响范围内人员疏散的原则进行了界定.该原则既能够满足现场救援的实际需求,又能保证周围群众及现场应急处置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8.
油罐火灾沸溢发生时间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罐火灾发生沸溢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而沸溢时间的准确预测是目前的一个技术难题。笔者结合宽沸程油品油罐火灾沸溢实验,对油层内部传热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认为油罐火灾沸溢事故可近似地看作一无内热源、常物性的非稳态传热问题,其过程包含油水界面不参与换热和参与换热的两个阶段。建立了油罐火灾沸溢发生时间预测模型,对两个不同阶段,分别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方法进行求解,并同实验数据对比。结论可信,误差较小,为沸溢机理探讨研究和油罐沸溢火灾的扑救提供了参考依据。计算表明:燃烧速度和油罐底部水层厚度对沸溢时间的影响很大,而降低罐壁温度并不能有效地延迟沸溢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热区营造山桂花、西南桦、马尖相思、高阿丁枫等4种人工林,只要经营得当,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并不造成重大影响,不会引起地力迅速衰退。4种人工林土壤变化的大致趋势是:1993~1995年肥力大多略呈下降趋势,1995~1997年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0.
椰糠生物炭对热区双季稻田N2O和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稻菜轮作模式,选择海南双季稻田为对象进行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排放的原位监测,探究椰糠生物炭对该系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试验设当地常规施肥对照(CON)、氮肥配施20 t·hm-2生物炭(B1)、氮肥配施40 t·hm-2生物炭(B2)及不施氮对照(CK)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整个水稻种植季稻田N2O和CH4排放,并估算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早稻季N2O排放动态与土壤矿质氮含量密切相关,排放集中在水稻苗期与分蘖期施肥后,各处理早稻季N2O累积排放量为0.18~0.76 kg·hm-2,相较于CON处理,生物炭处理减排18%~43%,其中B2处理达显著水平;生物炭可能通过促进N2O的还原减少早稻苗期N2O排放;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而增加了早稻分蘖期N2O排放.晚稻季N2O排放集中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累积排放量为0.17~0.34 kg·hm-2,B1处理减排37%,B2增加3%,差异均不显著.稻田CH4排放高峰出现在早稻季后期与晚稻季前期.各处理早稻季CH4累积排放量为3.11~14.87 kg·hm-2,CK较CON处理增排39%,生物炭处理可能提高土壤通气性限制早稻季产CH4能力,B1和B2处理分别较CON减排28%和71%;晚稻季CH4累积排放量为53.1~146.3 kg·hm-2,排放动态与NH4+-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CK和B1分别较CON处理增加52%和99%,B2处理显著增加176% CH4排放.早稻季B1和B2处理较CON分别增产12.0%和14.3%,晚稻季分别增产7.6%和0.4%.由于晚稻季甲烷排放的增加,施用生物炭增加了双季稻田总增温潜势(GWP),其中高量生物炭达显著水平;不同施用量生物炭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无显著影响.椰糠生物炭在热区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