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116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36篇
综合类   1103篇
基础理论   212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183篇
灾害及防治   7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将可能给地球系统带来灾难性后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的行为深受意识的影响和制约,环境意识对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上海、香港两个地区来分析公民对环境的关注度、公民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以及公民对政府环境工作的看法和评价,研究公民对全球环境变化反应的区域差异,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显示,上海、香港两地公民在很多环境闷题上具有共识。但是。在对手环境状况好转的期待值、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对人为因素主导力量的认识、环境保护与日常生活的切实关系、为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对于环境教育内容的认可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4.
现行财税体制下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受到人口、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财税体制是影响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更深屡次原因。通过数量关系的初步观察和作用机理分析说明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正反两方面作用,总体来看,对耕地资源保护不利。计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显著影响。揭示了其影响的方向和大小。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合理分配土地出让金比例和科学使用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油田泄洪道内现有计量平台21座、单井平台146座、集油干线23km、注水干线15km、采油单井管线32km、注水单井管线18km、变压器94台、10kv电力线路长约66km。因为泄洪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 ,泄洪道内平台的设计、建设的不规范因素以及平台上各设施生产工艺流程的复杂性 ,决定了生产及辅助系统存在着较多的危险因素。由于洪水、波浪、风等因素对平台、油井的侵袭 ,造成其基础松动、腐蚀严重、结构强度降低、承载能力下降、抗倾覆能力减弱 ,再加上设计、人为等因素 ,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对于整个工艺流程来说 ,油气在井口、阀门、油气分…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稻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稻田土壤中是否存在稳定的土壤有机碳(C)、氮(N)和磷(P)比值,基于亚热带区110个水稻土剖面和587个发生层的土壤调查数据库,在区域尺度上分析了典型水稻土C∶N∶P比值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应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水稻土C∶N∶P比值与土壤-环境因子(地形和母质、土壤发生层、土壤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亚热带区稻田土壤C∶N、C∶P和N∶P的剖面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 6、49和3. 9,C∶N∶P为38∶3. 2∶1.不同母质起源、不同土壤亚类和不同发生层的水稻土C∶N变异相对较小;但C∶P和N∶P的变异很大,两者均值也远低于全球(186和13. 1)和中国土壤(136和9. 3)的C∶P和N∶P的平均水平.尽管稻田土壤剖面的C∶N∶P相对不稳定,但由于稻田表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强烈,表土C∶N相对稳定(14. 2).这反映长期水耕熟化作用下,稻田表土中C和N仍存在紧密的耦合作用.然而,在稻田土壤剖面上,C∶P和N∶P并不稳定,SOC与全P含量、全N与全P含量也无显著相关性,表明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土壤C∶N∶P解耦.地形、土壤质地、氧化铁和容重是调控稻田土壤剖面C∶N∶P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大气污染是全球性的公共环境健康问题.本研究基于临沂市区2015年6种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O3)的逐日监测数据,分析了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通过构建广义相加模型,模拟分析了单个污染物与居民呼吸、循环系统疾病门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表明,PM2.5和PM10是临沂市区首要大气污染物,NO2和SO2次之,O3和CO浓度较低;除O3外,其它5种污染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温度、相对湿度3个气象因子呈负相关,浓度水平冬季高、夏季低;O3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单个污染物每增加10 μg·m-3(CO每增加0.1 mg·m-3)的最大效应情况是:PM10、SO2、NO2、CO均在当天(lag0)使得门诊人次分别增加0.36%、1.77%、1.29%、0.69%,PM2.5和O3分别在累积滞后6 d(lag05)和单日滞后3 d(lag3)使得门诊人次分别增加0.6%和1.07%;对于循环系统疾病,单个污染物每增加10 μg·m-3(CO每增加0.1 mg·m-3)的最大效应是:PM2.5、PM10均在累积滞后5 d(lag04)使得门诊人次分别增加0.72%、0.80%,SO2、NO2均在累积滞后6 d使得门诊人次分别增加3.55%、3.54%,CO和O3则分别在当天和单日滞后3 d使得门诊人次分别增加0.77%、1.39%.对于呼吸、循环系统疾病,PM2.5、PM10、CO、O3对男性的影响均大于女性,SO2则反之;NO2对男性呼吸系统和女性循环系统影响较大.大气污染物对少年(7~17岁)呼吸系统和对中年(41~65岁)循环系统影响较大.临沂市区6种大气污染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居民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水量、泥沙和污染物交换作为河流与湖泊之间的关键过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江湖”“河湖”“人湖”三重作用关系变化,从水文情势、水质、富营养化3个层面剖析了近30年洞庭湖水环境演变态势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江湖”关系变化影响了洞庭湖水沙交换及其年内分配,是湖泊枯水期提前和延长、水沙关系突变等现象的主控因素;“河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加剧了该现象.②“河湖”关系的失衡和“河湖”统筹管理措施缺位,造成入湖河流长期输送大量营养物质,是湖体氮磷污染较重的根源;“江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影响着营养盐分布格局,但影响范围及程度有限.③在“江湖”“河湖”作用关系复合影响下,藻类生长条件更为有利,增加了洞庭湖富营养化及水华风险.为保障洞庭湖水环境安全,建议:针对“江湖”作用主导的低枯水位问题,以水资源调控为核心,推进长江与流域上游水库联合生态调度,保障湖泊生态流量;针对“河湖”作用主导的水质恶化问题,以水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流域污染控制,统筹“河湖”一体化监测管理模式,保障湖泊水环境质量;对于“人湖”作用主导的生态破坏问题,以生态空间管控为核心,划定并坚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9.
国土生态修复是我国土地整治战略发展的需求,其空间分区与管控是实施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差别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以广西各县市为研究单元,在测算和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基础上,利用象限匹配法、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和供需协调度来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空间聚集程度和协调关联性,进而探讨和划分广西国土生态修复的空间分区及其管控措施与建议。研究表明:(1)广西各县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差异明显。环绕广西的四周山林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较高,大中城市区则较低。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匹配呈现高供高需型、低供高需型、低供低需型、高供低需型四种类型,供需局部空间自相关以高-低或低-高的空间聚集为主,且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调度平均值为0.531,处于一般均衡。(3)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四类特征和广西地理环境条件,将广西各县域划分为10个分区,并针对各分区提出差异化整治措施和建议。总体上,生态系统服务高供高需型的区域应以保育为主、培育为辅,防止过度开发;高供低需型的区域以保护为主,提高管理水平;低供高需型的区域应以综合改良为主,提高土地效益;低供低需型的区域应以国土生态重构或重建为主,侧重恢复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00—2016年中国30省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四省区)的数据,构建四化指标体系,计算四化发展指数,进行地区四化水平评价,通过OLS和GMM回归模型考察四化发展对水足迹强度的影响,同时设置四化之间的交互项来识别四化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从四化水平的地域发展差异上来看,中国四化水平总体上呈现出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格局,水足迹强度的分布与之类似,说明四化水平发展与水足迹强度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其次,计量模型显示四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水足迹强度的改善有积极影响,但每一化对于水足迹强度改善的影响大小不一;第三,以交互项衡量的四化相互作用对于水足迹强度的影响作用为正,表明四化发展对水足迹强度的改善效果逐渐趋于收敛。因此,优先提升落后地区的四化水平,以四化水平的提升推动水足迹强度的降低,能够有效降低我国总体水足迹强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