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近日对节能减排“双三十”单位又多了一项考核指标,规定从今年起,将烟(粉)尘考核结果一并纳入省对“双三十”单位领导干部政绩和企业负责人业绩的评价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双三十”单位确定的烟(粉)尘排放达标和空气环境质量达标改善情况;烟(粉)尘减排工程和措施的落实情况;烟(粉)尘污染年度减排方案制定实施情况等。  相似文献   
2.
浅谈企业环境监测站为环境达标服务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环境监测站是企业特别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大中型企业做好环境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提高自身素质,强化监督职能,为企业按期达标服务,这是企业环境监测站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某公司双氧水装置原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工艺、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找出处理后出水不能稳定达标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针对主要原因,提出对原有处理工艺进行改造的主要措施,以提高处理系统的稳定性,确保改造后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曾玉彬  黄锋  刘世海  李霞 《环境科技》2007,20(Z2):114-117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概况、分类及絮凝机理,指出了与传统絮凝剂相比较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优越性,分析了已使用的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达标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开发廉价、高效、可降解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火电厂SO2排放量计算规范及排放标准制定原则进行学习研究,总结火电厂SO2达标验收评价报告编写内容,方法、深度及评价模式和参数选取依据,供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确定的到2000年所有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必须实现达标排放,重点城市按功能区达标,对污染物排放实验总量控制,这是必须完成的限期令,针对抚顺城市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四抓四促进”的做法,对污染企业实施“四个一批”促进全市工业企业全面达标。  相似文献   
7.
8.
以含1,2-二氯乙烷等10种有机物污染土壤异位修复后回填为例,采用层次化方法评估将按原厂址健康风险评价确定的修复目标进行达标修复后的土壤回填对回填区地下水下游700 m处饮用水井水质的影响.第一层次预测结果显示8种污染物在回填土层淋溶液中的浓度将超过评价标准,可能对目标水井水质造成污染.考虑回填区非饱和带土壤的吸附截留进行第二层次评价的结果显示,到达回填区地下水水面处浓度依然超过评价标准的污染物降低至6种,不能排除对目标水井的水质影响.进一步考虑地下水混合稀释进行第三层次评估的结果显示,经地下水混合稀释后,超过评价标准的污染物降低至4种.最后,考虑饱和带吸附截留作用进行第四层次评估的结果显示,目标水井中超过评估标准的污染物仅1种.由此可见,随着评估层次的不断深入,虽然所需开展的工作及获取的场地参数增加,但是污染物预测浓度更接近目标预测点的浓度,需调整修复目标的污染物数量逐渐减少,污染防治成本将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傅国伟 《环境科学》2013,34(8):3334-3338
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是众所关注的要事,实行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原则精神以及确定县级以上政府负总责的规定.但对如何严格管理的技术路线和对策措施上,特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3点看法和建议:①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的饮用水水源地不一定未受污染;②保护区内企业车间排水口符合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规定是满足饮用水水源地要求的必要条件;③《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第一类污染物规定的Ⅱ类水质,是否体现了水环境背景值有较大存疑.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近6年(2005-2010年)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乌鲁木齐市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和空气质量分级特征。结果表明:近6年来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SO:和PM10年均浓度超标但整体呈下降趋势,N02浓度达标但逐年升高。冬季(1月、12月)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显著增加,空气质量达标率由2005年的4.8%提高到2010年的24.2%;同期,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则由21%降低至3.2%。PM10是乌鲁木齐市冬季出现频数最高的首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