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香樟根际土壤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感作用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作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它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生态意义.该研究采用常规水浸提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根际土壤水浸提液,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其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红苋菜(Amaranthus mangosfanus L.)和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浸提液浓度不同,其化感效应不同,受体植物不同,化感效应差别也较大,具体表现为,浓度较低时,化感作用较小,对萝卜根生长起促进作用,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化感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大致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萝卜受化感作用抑制作用较其他两种蔬菜小.通过研究可得出结论:香樟对蔬菜有较强的化感作用,香樟林地发展林-菜复合种植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蔬菜种类和科学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香樟幼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和持续干旱研究了干旱胁迫(以2 d为一个处理间隔,持续干旱0-16 d)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下香樟幼树的地径、树高生长量受到了抑制.轻度、中度干旱处理(干旱时间2-8 d)叶片含水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重度干旱处理(干旱时间10 d)下显著低于对照(P0.01);(2)干旱胁迫影响了香樟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进程,妨碍了其有机物质积累;(3)干旱胁迫下香樟叶片光合色素总量先升高后降低,在干旱第8天达到最高.所有干旱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影响香樟幼树的光合作用,在干旱初期(干旱时间2-8 d)气孔因素起主导作用,干旱后期(干旱时间10 d)非气孔因素起主导作用;(4)干旱胁迫下香樟幼树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AQY)、RuBP羧化速率(CE)、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及CO2补偿点(CCP)均显著降低,表明干旱会降低香樟幼树对环境中光照和CO2的利用及适应能力.综上,干旱胁迫下香樟幼树的水分生理状况变差,光合能力及光合日变化进程受到影响,对环境中光照和CO2的利用及适应能力也明显降低,最终香樟幼树的形态生长受到抑制.图3表3参35  相似文献   
3.
园林绿化树种香樟叶片的含硫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对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及吸收净化作用。为了解南京市主要园林绿化树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叶片吸收净化SO2的能力,选择在5个不同污染靶区,以3个不同胸径级的香樟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钡比浊法测定了不同季节香樟叶片的含硫量。结果表明:香樟叶片对SO2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其叶片含硫量平均为0.2160%,且其含量随分布区、生长季节及个体胸径不同差异显著;并与异域大气中SO2污染指数成一定的正相关;与个体胸径大小成显著负相关;季节间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动态趋势,于春秋季较高,而夏冬季较低。  相似文献   
4.
侧柏、香樟枝叶挥发物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导电生理技术手段,采用与情绪有较大关系的最常见的生理指标为因变量,从嗅觉的角度研究侧柏和香樟两种常见绿化树种的挥发物对人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嗅闻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挥发物后人体手指温度极显著升高,人体血氧含量略有增加,平均心率、心电RR间期值显著降低;嗅闻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气味后人体手指温度、血氧含量显著降低,平均心率略有变化,心电RR间期值极显著升高。说明人处在侧柏环境中情绪趋于放松状态,感觉清新、舒爽、愉悦;而在香樟气味环境中人表现出紧张、不快,甚至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会产生厌恶情绪。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植物保健功能指导人居、游憩环境中绿化树种的科学配置。  相似文献   
5.
香樟(Cinnamomum cam phora)为试验材料,通过模拟氮沉降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沉降条件下香樟叶片的光合、叶绿素荧光生理的表现,揭示了相应的生理生态机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氮沉降对香樟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过量的氮沉降会降低其净光合速率,从而对其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不同处理组香樟的光补偿点(LCP)、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香樟叶中铅含量的样品处理方法,测定条件,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精度。  相似文献   
7.
RAPD分子标记在鉴定香樟优选株和普通株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85个随机引物中选10个随机引物对8个香樟样品的DNA进行了扩增,应用RAPD技术区别6个优选株和2个普通株,共获得78个DNA片断,把这些DNA片断作为遗传位点用UPCMA法计算出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并作了聚类分析.在D=0.738处8个样品分为两大类,而且普通株同优选株的亲缘关系很近.图2表2参9  相似文献   
8.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对于生态恢复和城市绿化具有重要作用.以成都市龙泉山不同林龄香樟人工林(10年、20年和40年)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和微生物群落的演变特征,并与该区域的天然常绿阔叶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养分总体状况为20年香樟人工林下较差.随着林龄的增加,香樟人工林下土壤总碳、总氮呈“V”型变化,总磷、总钾、总钙则出现持续消耗的趋势.磷脂脂肪酸法(phospholipid fattyacid,PLFA)结果显示香樟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为37.00-67.80nmol/g,细菌PLFAs量为25.42-47.60nmol/g,真菌PLFAs量为7.19-10.00nmol/g.土壤中微生物细菌、G+细菌、G-细菌、放线菌及总PLFAs均随着林龄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并主要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调控.相比于快速生长阶段,40年香樟人工林的主要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各类群PLFAs量与天然常绿阔叶林较为接近,意味着随生长年限增加,香樟人工林能逐步改善土壤肥力.(图4...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实验,通过向土壤(每盆8 kg)中添加0 g/盆(CK)、20 g/盆(T1)、40 g/盆(T2)和80 g/盆(T3)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凋落叶,探讨其在土壤中分解初期对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乔木园林植物香樟与林下草本观赏植物的合理搭配以及凋落叶的处理提供参考.为分析施入的凋落叶是否会明显改变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影响受体植物生长,干扰化感效应的表现,同时进行了平行空白试验,即将香樟凋落叶蒸煮2 d后风干(尽可能地降低其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同样设置3个处理(Z1 20 g/盆,Z2 40 g/盆和Z3 80 g/盆).分别在凤仙花播种后第20、60、100和120天测定其植株的生长指标,在第60天测定光合生理指标,并取样测定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香樟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的初期,显著抑制了凤仙花的地径和高生长(P<0.05);随着凋落叶添加量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强,且显著抑制了凤仙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气体交换过程,其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限制值(Ls)在60 d随凋落叶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0.05);随着凋落叶量增加,凤仙花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大于CK,表明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膜质氧化损伤;各凋落叶处理的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可溶性蛋白(SP)含量随凋落叶量增加呈上升趋势.(2)在平行空白试验中,经蒸煮后凋落叶处理的凤仙花在形态和抗性生理上均表现为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一定的凋落叶添加量范围内,土壤的物理性质的变化不明显,没有显著影响凤仙花的生长,其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凋落叶分解释放的次生代谢物质在土壤和受体植物中发生化学作用的结果;(3)香樟凋落叶处理对凤仙花的化感综合抑制效应随施用剂量的增大而增强,T1、T2和T3处理的化感综合效应值(CE)分别为0.169、0.354和0.497.综上说明,在香樟凋落叶自然分解初期,其释放的化感物质影响了树下凤仙花的抗性生理活动,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致使凤仙花光合能力下降,生长受到抑制,最终导致凤仙花观赏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长江下游经济高速发展区的POPs污染特征,于2012年8月在苏南地区典型城市10个采样点采集香樟树皮,应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联用技术对二英(PCDD/Fs)浓度水平进行监测,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探讨其可能来源. 结果表明:苏南地区香樟树皮中二英的毒性当量(I-TEQ)浓度(以干质量计,下同)为5.6~12.2 pg/g,平均值为7.2 pg/g;4~8氯代二英同族体质量分数(以干质量计)范围为418~938 pg/g,平均值为635 pg/g. 由于二英在大气中的长距离迁移潜力较强,在研究的苏南地区区域尺度上,其含量在城市中心区和对照区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明显;苏南地区香樟树皮二英质量分数及毒性当量浓度均高于国外报道的背景区及典型城市中树皮的水平. 对比典型二英排放源及树皮中二英特征谱图,可推断苏南地区香樟树皮中二英可能主要来源于危险(医疗)废物焚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燃烧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