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系统把握高校教师职业心理健康领域近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源,经过2次检索得到2011—2020年10年间的文献,统计分析发文量,使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处理,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研究热点是成因和对策,重点研究对象为体育教师、青年教师、英语教师和女教师;通过内容分析发现,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均对高校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存在消极影响;从社会、学校、个人3个层面有效干预可改善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酸雨的研究现状及新兴趋式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中的SCI-E、SSCI、CPCI-S及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以2000—2017年所发表的有关酸雨研究的2 333篇SCI及2 107篇中文文献为分析对象,分析了相关文献的时空分布。使用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 V生成了期刊共被引图谱、作者合作图谱、作者共被引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及参考文献共被引图谱,分析了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新兴趋式。国际上,该领域近4年来的研究热度逐年上升,高产期刊为Atmospheric Environment,高被引期刊为Wa-ter,Air,&Soil Pollution,中国和美国是从事酸雨研究的主要国家,该领域的高产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同时还介绍了从事酸雨研究的主要科研团队和有影响力的个人。由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参考文献共被引分析可知,中国的酸雨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和中国南方的酸雨问题是当前研究出现的新兴趋式。国内方面,我国于2010年左右对酸雨研究的热度达到顶峰,主要的研究机构是江南大学、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此外,也介绍了国内从事酸雨研究的主要个人及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已成为生态环境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以CSSCI数据库中1998—2018年的期刊论文作为数据源,以"生态补偿"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通过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探讨生态补偿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以及研究热点与前沿。结果表明:①生态补偿研究的发文数量经历了缓慢上升、快速增长、平稳增加三个阶段;②生态补偿研究作者集中度较高,发行期刊涵盖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制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反映出生态补偿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主题,生态补偿研究的综合性不断增强;③依据关键词知识图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成为最新研究热点;④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下,"草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转移支付""退耕还林"等成为生态补偿研究的最新前沿话题。  相似文献   
4.
李凤  张运春 《四川环境》2021,(1):155-162
为了解有关植物修复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核心作者及研究机构,通过检索1999~2020(3.18)年共21年CNKI数据库中有关植物修复研究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于植物修复研究的知识谱图,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21年来该研究领域发文数量呈波动式增长态势;我国植物修复研究近年来主要分...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Safety Ⅱ学术思想的传播情况,采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84篇引用Safety Ⅱ学术著作的论文,采用科学计量和知识网络的方法,分析Safety Ⅱ学术思想的传播时间趋势、传播主体分布、传播领域与期刊以及传播的热点主题分布。研究结果表明:Safety Ⅱ学术思想在传播时间上呈线性增长趋势;核心传播区域为英格兰、美国、澳大利亚、挪威和意大利;核心传播机构为挪威斯塔万格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以及罗马第一大学;核心传播者为Saurin Tarcisio Abreu、Hollnagel Erik以及Patriarca Riccardo;Safety Ⅱ传播的核心领域为工业工程、运筹管理科学、人机工程学、应用心理学以及健康护理科学与服务等领域;Safety Ⅱ传播的主题为“韧性与功能共振”、“病患安全”、“事故与人的失误”、“安全与风险管理”、“社会技术系统与人的因素”以及“安全风险的评估”6大方向。研究结果对我国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1991~2013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2 263篇国内水资源管理研究核心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引文网络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国内水资源管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管理研究的时间分布、机构力量分布、作者分布、期刊分布、学科和基金分布以及研究热点和趋势。〖JP2〗结果显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水利水电等科研系统实力较强,水利水电工程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是文献分布的主要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等是主要基金来源,宏观层面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研究、流域综合管理和水资源的经济属性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研究领域的应用拥有巨大潜力,为帮助初学者尽快掌握近年来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CiteSpace梳理了2008-2018年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生态模型在水环境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以WoS(Web of Science)核心库收录1 523篇文献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3 779篇文献为样本数据源,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进行相应的数据挖掘和计量分析,提炼出生态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应用进展、前沿热点、演化路径和未来趋势.采用文献调研、分类梳理的方法,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EFDC系列模型、CE-QUAL-W2模型、DYRESM-CAEDYM模型、AQUATOX模型、Vollenweider(VOL)模型、PCLake模型、MIKE系列模型、WASP模型在水体富营养化领域应用现状、局限性、不确定性来源及注意事项.结果表明:2008-2018年国外研究应用热点主要涉及富营养化、营养盐循环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及富营养化水体的管理等领域;国内热点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相关领域应用.研究显示,新型试验数据的采集与获取(遥感数据、高频传感器)、大数据、数据-模型耦合及数据同化、生态建模之间耦合等应用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004—2020年以"Greenhouse Gases Monitoring"为主题词检索到的2 51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时间分布、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合作、研究领域、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分析等方面,揭示该领域的发展动态、研究实力分布、热点前沿等。结果表明:2004—2020年温室气体监测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事件时间节点发文数量增幅较大;该领域发文量较多的国家和机构皆以发达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居首位,国家、机构合作关系紧密;温室气体监测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工程为排名前3位的学科领域,2010年后研究逐步拓展到建筑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领域;该领域的研究知识基础主要聚焦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来源去向、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分析,温室气体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以及森林、农业土壤碳汇研究等方面;通过不同时段关键词分析发现CO2、CH4和N2O一直是温室气体监测研究的重点对象,关注视角逐渐转向多因素、多领域、多技术、多方法、多策略研究。基于分析结果和中国实际,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温室气体监测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1983—2019年37年间多环芳烃降解基因研究领域的发文趋势、主要的研究国家和机构、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等,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对多环芳烃降解基因研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在该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发文主要集中于微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等3个学科;②美国、中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发文较多,相比其他国家,中国需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研究机构间的交流合作;③1983—1995年该研究领域侧重于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1996—2019年则大规模展开了对其降解途径多样性的研究,近年来更侧重于运用多种生物信息技术来研究多环芳烃的代谢机理及构建生物降解调节机制;④目前已报道了nahphdnagphnnarnid等6类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功能基因,为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提供了相应支撑.  相似文献   
10.
Dr. Kletz is one the pioneers in the process safety area, known widely for his work on inherent safety design and loss prevention. He worked 38 years in 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and became a fulltime researcher only after his retirement. He published more than 200 papers and 15 books during his retirement. The intellectual basis analysi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he frequently cited his books in his articles, indicating that his industrial experience was very influential to his scholarly contributions. Lawley, H.G. was one of the researchers whose work had most influence on Kletz's research. Among Dr. Kletz's publications, the article ‘What You Don't Have, Can't Leak’ has the highest impact, while his most influential book is ‘Process plants: A handbook for inherently safer design’. The references co-citation network is divided in two clearly connected components: his earlier work related to infra-red spectra, and his later work addressing process safety related topics, including inherent safety and hazard and accident analysis. Both his work and that of his followers is rooted in a similar intellectual basis within process safety research, in which particularly Dr. Kletz's earlier work forms an influential original body of knowledge rooted in his industrial experience. His career is a prime example of how process safety research has been strongly influenced by knowledge from industrial practice, illustrating that a continued strong connec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academia can lead to very fruitful outcomes. It is hoped that the presented analysis can inspire especially young graduates with academic interests to first embark on an industrial career to gain industrial experience before aiming to contribute to academic process safety knowle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