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00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种不同生境的蟹类金属硫蛋白cDNA的克隆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arcinus maenas金属硫蛋白氨基酸序列资料,用全简并引物从鳃组织总RNA中扩增并克隆了首个甲壳类金属硫蛋白cDNA片段序列,3'-RACE获得了其编码区全长cDNA。之后,用部分简并的引物扩增并克隆了其它3种国内常见蟹类的金属硫蛋白cDNA编码区全长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几种蟹的金属硫蛋白cDNA序列存在差异,推知的氨基酸序列也不完全相同,比较不同蟹的cDNA和氨基酸序列数据不能证明不同生态环境对金属硫蛋白的分子进化起重要作用。图4表1参15  相似文献   
2.
We report three siblings from consecutive pregnancies affected with restrictive dermopathy (RD). During the second pregnancy, fetal behaviour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were studied extensively using ultrasound at 1–4 week intervals. Dramatic and sudden changes occurred in fetal body movements and growth but not until the end of the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Prominent at that time were prolonged periods of fetal quiescence and very low heart rate variability, together with abnormally executed body movements of short duration. Retarded femoral development and jerky abrupt fetal body movements (abnormal movement quality) were already present in the early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Facial anomalies emerged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fetal mouth movement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RD were only partly explained by present knowledge of skin development and the fetal akinesia deformation sequence hypothesis.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fetal movements proved to be a poor early marker for antenatal diagnosis of this disorder.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
用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地面水CODMn灰色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M(1)灰色生长曲线常被用于等距时序环境系统的分析建模、非等距摆动空间序列方面的应用尚未报道。本文研究提出了将非等距摆动空间序列经过等距化处理的GPM(1)线性回归优化建模方法采用该方法所建的非等距GPM(1)模型用于工业废水量预测地面水CODMn的实例表明,该方法简捷,方便、精度高于回归分析,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华南前震旦纪浅变质岩是一种岩性单调、变形强烈,既不同于中深变质岩又有别于沉积岩的特殊岩类。这种岩类区的填图单位与构造样式的确立不能彼此独立,而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的。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填图方法已成为建全区域地层序列、构造格架的关键。由于对这种特殊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在利用常规填图方法完成的多比例尺地质图编制1:25万地质图时应予以慎重对待。实践证明,华南前震旦纪至少存在2-3个世代的叠加褶皱,这是现今区调中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本文对“构造岩带”、“韧性剪切带”、“非史密斯”以及有关前震旦纪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溶解、硅化、白云石化、压实-压溶和去白云石化作用等,详细研究了每种成岩作用的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对孔隙形成、演化的影响。把研究区成岩环境划分为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混合水成岩环境、埋藏成岩环境和晚期表生成岩环境五大类.总结了每种成岩环境的成岩组构特征、成岩标志、δ18O和δC及微量元素Na+、Sr2+的分布规律。此外,还探讨了深水斜坡相粉-细晶白云岩和台地浅滩相颗粒白云岩的成岩演化序列与孔隙演化,最后概括出了研究区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Upper limb reduction was diagnosed by ultrasound scan at 17 weeks after chorion villus sampling at 9 weeks' gestation. Pregnancy was terminated and necropsy confirmed limb reduction in an otherwise normal fetus. The relationship of limb reduction to amniotic band syndrom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
系统的探讨了区内白垩纪地层的划分与沉积相特征,深入研究了陆相地层的层序发育特征。指出,无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或湖泊沉积的陆相地层层序均受地层基准面控制。地层基准面穿越旋回控制着陆相环境重大层序分布。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的基准面穿越旋回序次,将陆相层序划分为盆地充填层序、构造层序、层序、亚层序及小层序五个级别。每个层序根据基准面波动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沉积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沉积体系域,并可根据亚层序组的叠置特征进一步细分。根据上述陆相地层层序划分原理,作者将研究区白垩纪陆相地层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并初步将葛村组划分为五个、浦口组四个、赤山组三个和泰州组三个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8.
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泄水闸施工围堰基础主要为砂卵石层,结构中密~密实,属较强~极强透水层。使用改制的BZK—3A 型喷灌机,大水量、大浆量、不分序连续施工,高压定喷构筑围堰基础防渗板墙。经围井开挖检查,钻孔及围井挖后抽水试验、泄水闸基坑开挖后的防渗效果分析表明,高喷防渗板墙厚度、墙体强度及墙体渗透系数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2株降解菲的植物内生细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倪雪  刘娟  高彦征  朱雪竹  孙凯 《环境科学》2013,34(2):746-752
为了获得具有菲降解特性的植物内生细菌,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本研究从多环芳烃污染区植物体内分离得到2株能够降解液体培养基中高浓度菲(200 mg·L-1)的植物内生细菌(菌株P1和P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分别将菌株P1和P3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细菌.菌株P1和P3均为好氧生长,28℃、150 r·min-1摇床培养7 d,2株菌对无机盐培养基中菲(100 mg·L-1)的降解率均高于90%.条件实验表明,温度20~30℃,pH 6.0~8.0,盐含量0%~4%,装液量10~30 mL(100 mL三角瓶)2菌株生长良好且对菲降解率高于70%.其最适生长和降解温度为30℃,pH为7.0,盐含量≤4%,装液量≤30 mL.综合比较2株菌对菲的降解特性,P1菌株高温耐受性稍强,而P3菌株对环境pH改变和缺氧的耐受性稍强.  相似文献   
10.
GJB 150.3A高温试验方法的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GJB150.3A高温试验方法的由来以及与GJB150.3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点对该方法中试验项目的剪裁、试验程序的选择、试验条件的确定以及试验顺序的安排进行了分析,并以某型直升机机栽天线为例,详细说明了该试验方法的应用,最后就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