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WARMF模型的杭埠-丰乐河流域水文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WARMF模型在杭埠-丰乐河流域(巢湖流域最大支流)的水文模拟适应性能并进行了流域水文系统分析.利用AVSWAT2000模型将流域划分为37个子流域,利用流域地貌-土壤分布对应关系、土壤剖面结构、地下水位埋深等条件,确定了子流域的平面分组与剖面土层结构,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流域模型参数校准的难度与不确定性.利用2000~2003年的水文观测数据,在参数灵敏度分析基础上,对模型水文参数进行了校准与检验.结果表明,WARMF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WARMF模型与AVSWAT2000模型的水文模拟结果对比表明,WARMF模型具有更好的日拟合性能.基于模型的模拟结果,在空间尺度上定量分析了流域从降水开始到入湖的水循环过程,在时间尺度上分析了年内降雨、径流的分布及其对应关系.流域概化、模型的校准与检验以及流域水文时空变化的系统分析方法等对流域水文、环境的模拟研究与系统分析具有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与河道泥沙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河道泥沙及主要影响因素系统作了分析,认为地质、地貌及气候因子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人为活动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河道泥沙主要来自金沙江下游,特别是下游干流河谷区间,流域的地面侵蚀与河道泥沙的空间关系不密切,影响输沙量的主要因素为年径流量和清水区年径流量,以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尽管水土流失治理对于流域的河道泥沙减沙效应显著,但短期内对流域干支流输沙量影响甚微。今后一段时间内金沙江流域河道泥沙不会有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将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为耕地、有林地(森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迹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8类.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通过自动分类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以上土地利用类型,并对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驱动力做了分析.以Costanza等人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测结果为基础,对各种地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重新赋值,进而估算近30年大宁河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了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30年,大宁河流域土地利用总的变化趋势是林、灌、草地经历了不断破坏和缓慢恢复的过程,耕地面积经历了先增后减,建设用地不断扩展.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国家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历了一个先损害后恢复的过程,表现为生态服务价值从1973年到1995年不断减少,而1995年到2002年连续增加.  相似文献   
4.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was calibrated for hydrology conditions in an agricultural watershed of Orestimba Creek, California, and applied to simulate fate and transport of two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chlorpyrifos and diazinon. The model showed capability in evaluating pesticide fate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in agricultural fields and instream network. Management-oriented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applied stochastic SWAT simulations for pesticide distribution. Results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identified the governing processes in pesticide outputs as surface runoff,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in the study area. By incorporating sensitive parameters in pesticide transport simulation, effects of structural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in improving surface water quality were demonstrated by SWAT modeling. This study also recommends conservation practices designed to reduce field yield and in-stream transport capacity of sediment, such as filter strip, grassed waterway, crop residue management, and tailwater pond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Orestimba Creek watershed.  相似文献   
5.
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迁移的减控影响,根据2013年5—10月采集的6次径流水样,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取玉米/大豆间作的红壤径流区,以单作玉米、单作大豆为对照,并设置抑菌处理(施用苯菌灵)和未抑菌处理,模拟分析间作和菌根处理复合作用下的径流磷迁移特征. 结果表明:除7月19日外,整个雨季各处理下径流中ρ(TP)、ρ(可溶性磷)和ρ(颗粒态磷)随采样时间均无明显变化;所有组合处理中,未抑菌-间作处理下径流中ρ(TP)最低,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25.6%、12.2%;无论是否抑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可使径流中ρ(可溶性磷)较单作玉米处理降低约24.7%;未抑菌处理下,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约14.3%、20.2%,并且在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未抑菌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显著低于抑菌处理. 另外,无论是何种种植模式,抑菌处理下土壤中w(TP)均显著高于未抑菌处理,增幅在9.0%以上;抑菌条件下,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w(速效磷)较单作玉米处理显著降低;与抑菌-单作玉米处理相比,未抑菌-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和w(速效磷)也分别降低了0.25 g/kg和2.56 mg/kg. 研究显示,菌根真菌协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坡耕地红壤磷的径流流失,对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一定削减潜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开发的SWAT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对茫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了模拟研究,构建了适用于茫溪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对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模拟结果显示:茫溪河流域污染特征以非点源污染为主;东茫溪河水系的泥沙、氮、磷等负荷均大于西茫溪河水系;单位泥沙负荷最大的区域为流域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一带的深丘地区,是茫溪河流域的主要泥沙输出区;氮、磷负荷最大的区域为茫溪河中下游一带的平坝、浅丘地区,是茫溪河流域的主要氮、磷输出区;研究区内泥沙、营养物质的输出具有很强的时间规律,有机氮、有机磷的输出在雨季(6月~9月)会出现高峰,因此雨季是流域内非点源污染源输出的重点时段。  相似文献   
7.
In a climate of limited resources, 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prioritize restoration efforts geographically. The synoptic approach is an ecologically based tool for geographic prioritization of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efforts. The approach was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incorporate best professional judgment in cases where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are otherwise limited. Synoptic assessments calculate indices for functional criteria in subunits (watersheds, counties, etc.) of a region and then rank the subunits. Ranks can be visualized in region-scale maps which enable managers to identify areas where efforts optimize functional performance on a regional scale.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conceptual model for prioritizing watersheds whose wetlands can be restored to reduce total sediment yield at the watershed outlet. The conceptual model is designed to rank watersheds but not individual wetlands within a watershed. The synoptic approach is valid for applying the sediment yield reduction model because there is high demand for prioritizing disturbed wetlands for restoration, but there is limited, quantitative, accurate information available with which to make decisions. Furthermore, the cost of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is prohibitively high. Finally, because the model will be used for planning purposes, and, specifically, for prioritizing based on multiple decisions rather than optimizing a single decision, the consequence of prioritization errors is low. Model results cannot be treated as scientific findings. The conclusions of an assessment are based on judgement, but this judgement is guided by scientific principles and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relevant ecological processes. The conceptual model was developed a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prioritizing of wetland restoration for sediment yield reduction in US EPA Region 4.  相似文献   
8.
宁夏灵武市庙梁子沟流域把沙漠化治理与经济产业开发相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外围草方格固沙,四周乔木林防风,核心发展经济产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五位一体"的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和"水保搭台、政府导演、各部门协助、全社会参与同唱一台戏"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宁夏风沙区及周边同类型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开发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赤水河流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其生态环境状况及水环境质量备受关注。为了了解流域河水氮素来源,本次研究利用硝酸盐稳定同位素(~(15)N、~(18)O)示踪技术并结合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分析了赤水河流域丰水期与枯水期干流及主要支流河水硝酸盐来源与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流域水体NO_3~-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其中丰水期NO_3~-浓度要高于枯水期,喀斯特区域的NO_3~-浓度要高于非喀斯特区域。流域干、支流水体δ~(15)N-NO_3~-、δ~(18)O-NO_3~-季节性差异明显,丰水期支流δ~(15)N-NO_3~-差异较大,干流差异较小,而枯水期支流δ~(15)N-NO_3~-差异较小,干流差异较大。结合氮氧同位素和土地利用信息发现,丰水期支流NO_3~-受其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其来源具有多样性;干流NO_3~-浓度则主要受支流混合作用影响。枯水期干流NO_3~-受流域人为活动影响较为显著,点源输入造成水体氮同位素分布范围较宽,主要来源表现为生活污水和土壤有机氮;而支流NO_3~-多表现为土壤有机氮来源,部分支流受流域内城镇影响,生活污水对河流NO_3~-贡献较大。流域水体氮污染控制应以农业面源氮流失为主,同时严格控制点源污染的输入。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人类活动对三峡库区第一大支流香溪河流域氮输入的影响程度,基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模型估算了2001~2015年间香溪河流域乡镇水平的人类活动净氮输入,分析了氮输入的主要来源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香溪河流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因氮素施用的变化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后上升的趋势,但2015年相对2001年的NANI下降了143kg N/(km2·a);空间尺度上,香溪河流域NANI整体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其中NANI输入强度差异较大的区域主要有昭君镇、峡口镇和黄粮镇.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的组成上来看,氮肥施用仍然是最主要的来源(40.06%),其次为大气氮沉降(29.98%)和食品/饲料净氮输入(27.75%),作物固氮仅占净氮输入总量的2.21%.香溪河流域的NANI与人口密度和耕地面积比例极显著相关(P<0.001);而NANI与河流氮输出的相关性不显著,香溪河流域河流氮输出占NANI的比例仅为24.28%.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氮素施用降低流域尺度氮素净输入量,但该流域NANI与河流氮输出无直接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