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连续流试验,从“动态”角度考察COD/SO4^2-比改变引起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碱度(ALK)和末端产物(VFAs)等的变动及生态因子的叠加效应引发的优势种群变迁,分析了乙酸型顶极群落的稳定性及其发生定向性生态演替的规律,进而阐明了乙酸型顶极群落抵抗环境压力的内平衡与反馈调节机制,并指出乙酸型代谢和乙酸型顶极群落是产酸脱硫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废弃物的环境排放带来了生态与健康的安全隐患。本文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归纳分析了上海生物废弃物排放现状,并从意识层面、法规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上海生物废弃物排放控制的分类分级、环境安全评估、排放许可证发放、就地与集中处理结合、排污申报登记等基本管理思路和相应的管理组织结构体系。此外,结合当前需要,提出近期实施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用生物促生剂修复受污染底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6):49-53
  相似文献   
4.
加压曝气生物反应器及其工艺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加压曝气生物反应器及其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包括反应器原理、工艺流程、运行参数 ,工艺设计特点等  相似文献   
5.
许萍  魏光明 《环境工程》2003,21(5):24-26
提出生物作用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工艺 ,探讨利用生物絮凝吸附作用独立承担城市污水处理任务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运行参数。试验证明 ,处理城市污水 ,当HRT为 1 1h ,DO为 1 0mg L ,CODCr污泥负荷为 3 4~ 4 0kg kg·d时 ,CODCr、BOD5和SS去除率分别为 6 8%~ 78%、6 5 %~ 72 %和 75 %~ 85 %。  相似文献   
6.
沼液经过充分发酵,其中富含多种作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因而宜作根外施肥,其效果优于化肥。在此基础上,筛选并复配PGPR根圈促生菌到沼液中,形成有机沼液生物肥。有机沼液生物肥是集营养、促生和生防为一体的多功能生物肥料。施用有机沼液生物肥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达到了78.28mg/kg,比处理CK增加31%,可溶性糖含量提高32.4%。应用有机沼液生物肥番茄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增加46.6%,可溶性糖含量提高45%。施用有机沼液生物肥的黄瓜Vc含量比对照提高56.8%,可溶性糖含量提高84.2%。  相似文献   
7.
以碳布为阴阳极材料构建一种新型的生物电化学系统(BES),研究该系统在不曝气条件下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并与传统的厌氧和好氧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BES处理城市污水是可行的,与传统曝气法相比能够显著降低能耗。在进水CODcr,为350mg/L、NH3-N为15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时,电化学强化生物处理系统对CODcr和NH3-N的去除率达84%和80%,优于同等条件下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方法。BES的输出电压最高为211mV。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一种铁碳基/过渡金属复合催化剂,其物质摩尔配比为Fe:C:TiO2:MnO2:ZnO=2:1:1:1:0.3,使用该催化剂拟定了二次催化—固定床生物氧化降解流程。在pH=6、温度=90℃的条件下,用该流程处理煤化工工业所产生的洗煤气净化脱酚、蒸氨剩余废水,在无需对原废水进行稀释的前提下可很好地对此废水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出水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r78—1966)中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遥感在生态与环境监测中的主要应用领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遥感是一种以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应用技术 ,具有宏观、综合、动态和快速的特点。在解决宏观尺度的环境问题时 ,卫星遥感可重复获取多种空间、不同时相和不同波谱分辨率的地球信息 ,是适宜于调查和研究这些主题的唯一的、最有效的工具。本文通过对遥感在环境与生态监测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概要阐述 ,旨在抛砖引玉 ,推动遥感在环境与生态监测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Electronic tags (both biotelemetry and biologging platforms) have informed conservation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policy and practice by providing vital information on the spatial ecology of animals and their environments. However, the extent of the contribution of biological sensors (within electronic tags) that measure an animal's state (e.g., heart rate, body temperature, and details of locomotion and energetics) is less clear. A literature review revealed that, despite a growing number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tate sensor tags and enormous application potential for such devices in animal biology,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examples of their application to conservation. Existing applications fell under 4 main themes: quantifying disturbance (e.g., ecotourism, vehicular and aircraft traffic),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e.g., climate change), understanding the consequences of habitat use and selection, and estimating energy expenditure. We also identified several other ways in which sensor tags could benefit conservation, such as determining the potential efficacy of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With increasing sensor diversity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latforms, less invasive attachment techniques, smaller device sizes, and more researchers embracing such technology, we suggest that biological sensor tags be considered a part of the necessary toolbox for conservation. This approach can measure (in real time) the state of free‐ranging animals and thus provide managers with objective, timely, relevant, and accurate data to inform policy and decision m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