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假草本咖啡种子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草本咖啡(Cassiasopneraiinn)、望江南(CassisoccidentalioL.)和决明(CassiatoraL.)种子的大小、颜色、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解剖学的分析后,提出了鉴别3种种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两种新型涂铁改性石英砂(纳米氧化铁改性砂,Nano-OCS;氧化铁改性砂,IOCS)及普通石英砂(RQS)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新型改性砂对沉后水腐殖酸及浊度的直接过滤效果,对其反冲洗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并对3种滤料的过滤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滤层厚度为45 cm时,最佳滤速为6 m·h-1;3种滤料对腐殖酸和浊度的直接过滤效果依次为:Nano-OCSIOCSRQS,其中两种涂铁砂对腐殖酸的去除率分别为71.70%和61.61%;2Nano-OCS和IOCS滤柱的反冲洗流程分4步,对应的流程及最佳操作条件为:首先,用0.5 mol·L-1NaOH的溶液浸泡,气冲强度13 L·s-1·m-2,气冲时间6 min;然后,用0.075 mol·L-1的NaOH溶液与空气同时反冲洗,NaOH溶液冲洗强度为8 L·s-1·m-2,气冲强度13 L·s-1·m-2,冲洗时间3 min;接着用0.015 mol·L-1的FeCl3溶液与空气同时反冲洗,FeCl3溶液冲洗强度为8 L·s-1·m-2,气冲强度13L·s-1·m-2,冲洗时间2 min;最后,用清水冲洗,冲洗强度8 L·s-1·m-2,冲洗时间4 min.两种涂铁砂反冲洗前后表面形态结构更加复杂、粗糙度增加,对腐殖酸去除率进一步提高.3当滤层厚度由45 cm增加到80 cm时,Nano-OCS对腐殖酸直接过滤的最高去除率由74.6%提高至80.3%,平均去除率由57.9%提高至68.5%.  相似文献   
3.
The high‐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ic retentions of red‐wine pesticide residues are modeled by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features is analyzed: geometric, lipophilic, etc. The properties are fractal dimensions, partition coefficient, etc., in linear and nonlinear correlation models. Biological plastic evolution is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conjugating the effect of acquired characters and relations that emerge among the principles of evolutionary indeterminacy, morphological determina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 It is applied to design the co‐ordination index that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pesticide retentions. The parameter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ordination index are the molar formation enthalpy, molecular weight and surface area. The morphological and co‐ordination indices barely improve the correlations. The fractal dimension averaged for non?buried atoms, partition coefficient, etc. distinguishes the pesticide molecular structures. The structural and constituent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nonplanarity, and the number of cycles, and O, S, N and Cl atoms. Different behavior depends on the number of cycles.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冬季雾天可吸入颗粒物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乌鲁木齐冬季雾天采集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PM2.5~10)的形貌特征和集聚状态进行分析。将乌鲁木齐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分为烟尘集合体、飞灰、矿物颗粒、硫酸盐和有机颗粒等5种单颗粒类型,并讨论了其来源。TEM分析表明,PM2.5中烟尘集合体占14%,飞灰占7.4%,矿物颗粒占24%,硫酸盐占16.7%,有机颗粒占20.4%;PM2.5~10 中烟尘集合体没有观察到,飞灰占4.9%,矿物颗粒占26.8%,硫酸盐占12.2%,有机颗粒占58.5%。  相似文献   
5.
用电子显微镜的负染色技术,对史氏甲烷短杆菌H13( Methanobrevibactersmithii H13)、嗜热甲酸甲烷杆菌CB12( Methanobacterium thermoformicicum CB12) 、拉布雷甲烷粒菌Z( Methanocorpusculum labreanum Z) 的表面结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史氏甲烷短杆菌H13 和嗜热甲酸甲烷杆菌CB12 的表面层由规则排列的四边形亚单位组成;前者每个亚单位直径为5~7 nm ,亚单位之间的中心距离为5 ~8 nm ,后者亚单位直径为9~12 nm ,亚单位之间的中心距离为11~14 nm .拉布雷甲烷粒菌Z的表面层是条纹和颗粒状或丝状组成的网状结构.每根条纹宽3~4 nm ,条纹之间的距离为6~8 nm .3 株产甲烷细菌的表面层各不相同,其中嗜热甲酸甲烷杆菌CB12 和拉布雷甲烷粒菌Z的表面层结构十分独特,明显不同于已报道的产甲烷细菌和古细菌的表面层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苜蓿盆栽实验和Tessier五步提取法,研究了不同比例的堆肥污泥施入黄土后,土壤中Cd的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及重金属在施污土壤-苜蓿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污泥施入黄土后,随着污泥施入量的增加,土壤中Cd的主要赋存形态由对照组的不可利用态(残渣态)向潜在有效态(铁锰氧化态)转化,污泥的施入提高了重金属Cd的生物有效性;苜蓿的种植对施污根际土中Cd的活性产生了钝化作用,使施污黄土根际土壤中潜在有效态Cd主要向不可利用态的Cd转化;苜蓿各器官对Cd均有富集和转移能力,苜蓿各部位重金属Cd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部>茎叶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碳酸盐结合态Cd是苜蓿茎叶部和根部吸收Cd的主要贡献形态;因此在实际生产时须严格控制污泥的施用量,以避免Cd在苜蓿体内富集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场地土壤中有效态砷的稳定化处理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以生石灰和亚铁盐作为辅助剂与稳定剂对2种砷污染的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化学浸出、形态及结构研究,揭示土壤中有效砷的稳定效率和机理.结果表明,外源铁添加量与土壤砷含量(Fe/As)的物质的量比达到6:1~8:1,CaO投加比例为0.05%~0.1%(w/w)时,土壤中有效态砷的稳定效率超过85%.土壤有效砷的稳定化处理主要是将砷从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转化为弱结晶的铁铝或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态、结晶铁铝或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态.稳定处理后2种污染土均有新物相羟砷铜矿(As2Cu5H4O12)生成.  相似文献   
8.
市政污泥脱水性能实验研究与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将运用微波技术与离心脱水相结合的方法来达到促进污泥中结合水释放及改善脱水特性的目的.通过测定毛细吸水时间、黏度、含水率,采集污泥图像、提取形态学特征进行污泥脱水改性的效果分析及分形维数的分析.离心脱水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离心转速和温度时,污泥的含水率降低;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功率1000W、微波温度50℃、离心转速2000r/min、离心时间15min的条件下含水率最低达到83.75%,且适当的微波预处理条件有利于污泥的脱水;微波预处理后污泥分形维数在2.4~2.8之间,污泥结构改变.对污泥脱水性能的表征参数与污泥含水率进行拟合,建立污泥脱水性能的模型,为预测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提供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比较研究了林下和撂荒地生境有无竞争条件下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Sprengel))幼苗的生长特征、生长速率、生物量和种内竞争的形态反应。结果表明:(1)2类生境条件下紫茎泽兰植株幼苗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无竞争条件下紫茎泽兰幼苗根长和叶片数明显高于在竞争条件下对应指标值;(2)同类生境中,在无竞争条件下紫茎泽兰幼苗的生长速率、生物量积累显著比在竞争条件下的高;(3)不同生境中,撂荒地生境紫茎泽兰幼苗生物量显著高于林下生境的值,在无竞争条件下,林下生境紫茎泽兰幼苗生长速率比撂荒地生境的高,而在竞争条件下反之;(4)林下和撂荒地生境紫茎泽兰幼苗植株竞争强度差异不显著,但在林下生境其地上部分的竞争强度显著大于其在撂荒地生境的值,而根的竞争强度相反。可见,紫茎泽兰幼苗在种群建立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和形态反应,这可能是其能成功入侵不同生境的一种重要生理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0.
水体的营养水平对苦草(Vallisneria atans)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室外控制条件下,以太湖梅梁湾水体现状营养水平(ρ(TN)为5 mg/L和ρ(TP)为0.2 mg/L)为依据,研究营养盐含量升高对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满足光补偿点及无种间竞争等的条件下,苦草在营养水平为ρ(TN)>10 mg/L和ρ(TP)>0.4 mg/L的水中也能成活.②随着营养盐含量的升高,苦草生物量的增长率逐渐降低,当水中ρ(TN)达到10 mg/L和ρ(TP)达到0.4 mg/L时,苦草的生物量开始减少;营养盐含量升高对苦草叶片特征的影响不明显,而苦草根状茎的生物量却随着营养盐含量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当水体营养水平达到ρ(TN)为10 mg/L和ρ(TP)为0.4 mg/L时,除叶片长度外,苦草的其他形态指标值均显著下降.③在梅梁湾水体现状营养水平的基础上,当水中磷含量增加1倍时对苦草生长造成的抑制作用大于氮含量增加1倍时;当二者均增加时,对植物生长造成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