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74篇 |
免费 | 4418篇 |
国内免费 | 37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98篇 |
废物处理 | 204篇 |
环保管理 | 1212篇 |
综合类 | 6802篇 |
基础理论 | 3133篇 |
环境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1118篇 |
评价与监测 | 467篇 |
社会与环境 | 701篇 |
灾害及防治 | 4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3篇 |
2024年 | 352篇 |
2023年 | 430篇 |
2022年 | 562篇 |
2021年 | 562篇 |
2020年 | 455篇 |
2019年 | 476篇 |
2018年 | 497篇 |
2017年 | 549篇 |
2016年 | 621篇 |
2015年 | 566篇 |
2014年 | 591篇 |
2013年 | 908篇 |
2012年 | 762篇 |
2011年 | 750篇 |
2010年 | 620篇 |
2009年 | 559篇 |
2008年 | 513篇 |
2007年 | 620篇 |
2006年 | 625篇 |
2005年 | 484篇 |
2004年 | 387篇 |
2003年 | 380篇 |
2002年 | 338篇 |
2001年 | 294篇 |
2000年 | 265篇 |
1999年 | 185篇 |
1998年 | 135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124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91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8篇 |
1973年 | 7篇 |
197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Broadly conceived and considered in its many usages, sustainability has grave defects as a planning goal, particularly when used by conservationists: it confuses means and ends; it is vague about what is being sustained and who or what is doing the sustaining; it is uninspiring; it is little more than Pinchot-era conservation (and thus ignores the many lessons learned since then); it need not be linked to land, to the land's functioning, or to any ecological science; it need not include a moral component;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of humans as all-powerful manipulators of the planet; and, in general, it is such a malleable term that its popularity provides only a facade of consensus. When sustainability is defined broadly to include the full rang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spirations, it poses the particular risk that ecological and biodiversity concerns will be cast aside in favor of more pressing human wants. Given these many defects, the conservation movement should discard the term in favor of a more alluring goal, attentive to nature and its ecological functioning. A sound goal would incorporate and distill the considerable ecological and moral wisdom accumulated since Pinchot's day while giving conservationists the rhetorical tools needed to defend the land against competing pressures. In our view, conservation would be well served by an updated variant of "land health," Aldo Leopold's ecologically grounded goal from the 1940s. Land health as an independent understanding should set the essential terms of how we live and enjoy the earth, providing the framework within which we pursue our many social and economic aims. 相似文献
2.
孙大鹏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4,(3):53-55
我国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在所有的重金属污染中,Cd以其移动性大、毒性高成为最受关注的重金属污染之一。修复Cd污染的土壤,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传统环境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治理成本低廉,土壤破坏力小,安全性高,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治理技术。介绍了Cd污染现状、超积累植物的概念和特征、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引起城区浅层土地温场升高这一观测结果,采用室内快速模拟试验方法,对城区酸性土壤腐蚀混凝土材料的温度效应开展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了在温度为5℃、20℃和40℃条件下,混凝土试样在酸浓度分别为0%、5%和10%的沙土介质中放置30 d、90 d后的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并对混凝土试样在腐蚀过程中的腐蚀系数变化规...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绿化评价系统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化在城市环境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衡量城市绿化建设的水平和指导城市规划,有必要建立科学的绿化评价体系。分析和比较了中国现有的4种国家级城市绿化评价体系: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标准、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并从易得性、可比性、简易性、客观性等4个方面对具体的指标进行了分析。4种绿化... 相似文献
5.
从病变部位分离出两株病原真菌DN1和DN2,通过茵丝及孢子形态的观察,初步确定其分别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Altemaria altemata)及轮枝孢属(M.Verticillium)。在pH值4~14之间,两株菌都能正常生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通过盆栽试验确定大麻对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麻能修复弱碱性土壤。 相似文献
6.
7.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要方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必要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植物萃取技术、根际过滤技术、植物固化技术、植物挥发技术)、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的筛选与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以及云南省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工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微塑料是一种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微塑料的污染问题已愈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当前对微塑料的研究多集中于水环境中,而对土壤环境中的研究较少.本文对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分类、分布、迁移、污染情况及生态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地膜覆盖、灌溉、堆肥、有机肥料施用及大气沉降等,其分布以农田为主,在农田土壤中存在不同丰度;表层土壤的微塑料可通过淋溶、生物扰动和农业活动等迁移到深层土壤中;微塑料本身含有有害物质,且它可以吸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等产生复合污染;微塑料给土壤生态系统带来毒性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包括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最后,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今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提出并讨论了土壤的潜在还原容量、有效还原容量和条件还原容量等概念;通过对采自北京和唐山地下水饮用水源区3个包气带土壤样品的土柱淋滤实验,研究了土壤对水溶液中六价铬(Cr(VI))的还原作用,研究了上述土壤各种还原容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向土壤中投加适量常见、无毒、价廉的还原性物质(如厩肥、FeS和风化煤等)以提高土壤还原能力的方法和将其应用于去除灌溉用污染地下水中六价铬(Cr(VI))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土壤的有效还原容量比土壤的潜在还原容量低3个数量级左右。向土壤中投加适量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和珠三角土壤中汞的化学形态、转化和吸附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汞的积累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选择10个代表性农业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中汞的化学形态、积累过程中形态的转化及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表明,当无外源汞加入时,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汞主要以稳定的残余态形式存在.但随着汞加入量的增加,土壤中可交换态汞显著增加,增加程度与土壤性质有关.土壤pH是影响土壤汞有效性最重要的因素,其对土壤汞的吸附、解吸、形态转化和存在形态均有很大影响.土壤酸化可促进土壤汞的释放,加剧对环境的危害,防治土壤酸化也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汞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