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薄基岩厚松散含水层下综放开采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薄基岩厚松散层含水层下综放开采的安全性,通过对赵家寨煤矿12采区东翼松散层地质特征分析,将其分为"一隔三含",并揭露其厚度和结构分布特征对煤炭开采的影响。采用经验公式计算不同采高下导水裂隙带高度,并建立UDEC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变形破坏规律。基于导水裂隙带高度经验公式计算、数值模拟结果和相关实测资料,并结合12采区东翼的地质特征,引入"导水裂隙带高度调整系数n"概念,提出并验证该区域的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12采区东翼大部分区域可疏干新近系下部含水层后开采,研究内容可减小防水煤岩柱高度,提高煤炭采出率。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省殷家汇葛公镇断裂旁侧方解石脉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观测。露头上可识别出多期变形事件 ,显微镜下也能鉴别出脉的不同期次的变形特征和变形强度 ,脉的变形强度表现为从早期到晚期 ,脉的变形形态和组构从复杂趋于简单 ,方解石机械双晶从多组、弯曲趋于单组、平直。压性或压剪性脉体变形以交错揉皱为其主要特征 ,而张性、张剪性脉体则多表现为破裂、砾化等脆性变形形态。殷家汇葛公镇断裂宏观和微观系统分析研究为基岩区断裂活动期次及各期变形特征的鉴别研究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3.
如何编制一张地下水系统图件现已逐步成为水文地质工作者关心的热点。基岩山区的地下水系统图件编制尚未有明确的参考规范,利用香溪河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对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编图进行研究,初步提出地下水系统图件编制的一些思路与方法,并尝试用地下水系统图件来更好地展现图幅区水文地质条件,对水文地质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过量开采第四系承压水,严重干扰下覆基岩井的水动态,对地震分析预报是一大难题。经过十多年对苏州地区气象、水文地质、第四系承压水的开采情况等,进行较全面的调查、监测、分析研究、编图计算,首次提出过量开采造成荷载减小,致使下覆基岩井水位随之下降的物理机制,确立了用辅助观测井计算开采干扰的科学新方法,并用震例予以验证。最后,提供了第四系开采层辅助观测井的选井原则。  相似文献   
5.
骊山滑坡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坡,按稳定程度将其分为六个区.I区位于华清池正上方、三元洞上下,经详勘查明是潜在的黄土及浅层基岩沿破碎基岩中缓倾角断层滑坡,已于1997年至2002年进行了工程治理,目前该区基本稳定.II区为晚照亭下方的隆起部分,以破碎基岩错落为主,上覆第四纪崩坡积物,多年来一直在发生变形.本文结合II区地质地貌及地层岩性,对多年的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该区目前的稳定性评价,为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地表和深部26种基岩的γ辐射值为7.4x10-8-16.7x-8GY·h-1。讨论了该区基岩的γ辐射水平及分布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基岩滑坡的启程弹冲与行程高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剧动式高速滑坡是一种大量存在于天然界的地质灾害,特别一些高陡斜坡地区更频繁发生。其活动时间短、速度快、滑程远,有时方量很大,常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作者从动力学角度出发,运用弹性力学的理论,以分析三峡广家崖滑坡危岩体为例,并结合大量实际资料,对基岩滑坡的“启程弹冲加速效应”与“行程高速度”,给以理论上的论证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效线性动粘弹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基于一维等效线性波传法,对泉州盆地地震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修正Martin-Seed-Davidenkov动粘弹塑性模型描述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对泉州盆地非线性地震效应进行了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地形地貌和土层横向不均匀性对地震效应的影响。将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随着基岩输入地震动强度增大,地表峰值加速度PGA放大效应总体呈现减小趋势,中震与小震、大震与小震的地表PGA放大系数之比依次为0.83~0.99、0.72~0.97;②该盆地Ⅲ类场地处,基岩、地表起伏不大,且土层横向分布较均匀,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地震效应特征类似;基岩或地表起伏剧烈、土层横向分布明显不均匀的Ⅱ类场地上,二维非线性分析给出的地表PGA放大系数明显大于一维等效线性结果,两种方法得到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及PGA随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二维非线性分析给出的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大多呈现双峰甚至多峰现象,且PGA在土层特定深度处存在聚集效应,使PGA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呈现非单调性。  相似文献   
9.
浅埋薄基岩煤层短壁连采模式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短壁连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浅埋薄基岩煤层的高效开采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以神东煤田浅埋区域2-2煤层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其覆岩活动规律入手,借助实践经验、实验数据、理论计算及计算机模拟等结论,得出浅埋薄基岩煤层短壁回采工艺的一系列合理参数(主要包括:工作面长度、采硐布置方式、宽度、同采数量、煤柱尺寸、支护方式等),从而确定出浅埋薄基岩煤层短壁连采技术适用条件分类(划分为五个类别:Ⅰ单一采硐式、Ⅱ5间10m-多硐间隔式、Ⅲ5间5m-多硐间隔式、Ⅳ10间5m-多硐间隔式、Ⅴ多硐连续式),形成了浅埋薄基岩煤层开采模式。经过在苏家壕煤矿的应用,成功解决了薄基岩条件下短壁工作面高产高效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其他相似煤层的开采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神东矿区浅埋深薄基岩下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低氧的难题,以神东煤炭集团锦界煤矿低氧治理为背景,结合现场观测数据,从综采工作面通风方式、工作面漏风通道、大气压变化等方面详细分析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低氧形成机制,得出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低氧的原因,分别为岩层中存在的N2、CO2气体的涌入、采空区有漏风通道、工作面局部风流处于涡流状态难以进入到主风流、大气压降低等,同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降低采空区漏风及加强采空区浮煤管理,设置导风帘、加强工作面风量管理,设置支架后挡风装置、上下隅角充填堵漏,将U型通风方式调整为偏Y型通风方式或U+L型通风方式等治理回风隅角低氧的措施,并分析适用条件及优缺点,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通风方式、设置通风设施、施工密闭、留设煤柱、上下堵漏等优化通风系统的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工作面回风隅角低氧的问题,保证安全回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