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不同监测点位PM10与PM2.5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不同高度PM10与PM2.5的相关性均相当明显,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占绝大比重;采暖期不同高度PM10与PM2.5的相关系数大于非采暖期,季节变化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2.
环境预警制度蕴含了一项使行政权力合法扩张的"对应性架构",即预警级别与"强制型"或"限制型"措施之间的充分必要关系。在制度运行过程当中,环境行政权力却出现了"选择性失语"和"运动式肆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预警级别发布时的"隐匿"与"从轻",从而对公民健康权益保护不足;二是预警状态下环境行政权力的扩张过度,使得对个人自由与企业经济自由侵害过度。由于环境治理领域"被害人-加害人"二元对立关系的模糊化、趋同化甚至同一化,传统公法学体系中的权力制约理论无法对预警状态下多样化和多层次性的行政权力进行有效地规制。那么,便有必要对现有的环境预警制度进行修正与纠偏。因此,可以从"对应性架构"的载体及其前后两端入手,对环境预警制度进行法治化建构。具体而言,对环境预警的载体"应急预案"进行形式改造,提高环境应急预案的规范层级,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制定、修改等程序性规定;明确不同预警级别设定的规范层级,将作为被宪法所保护的客观利益——生态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边界——通过"前端"预警标准予以划分;对预警状态下行政权力的"外部"制约程序予以完善。基于预警级别标准体系的划分,可以通过司法程序对"后端"环境应急预案进行"附带性审查",同时,赋予私主体直接针对预警状态下具有"外化"法效力的内部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诉权。  相似文献   
3.
采用2种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浸出方法:TCLP和NEN7371对不同重金属含量及不同烧制条件下所得水泥熟料进行浸出实验.结果表明,NEN7371方法下各样品中所有受试重金属几乎均有检出,大部分重金属的浸出率均高于10%;重金属的浸出浓度与其在熟料样品中含量的趋势对应性较好;TCLP方法下各样品中的受试重金属均只有部分检出,且浸出率一般在0.5%左右,浸出浓度很低,仪器检测误差较大.说明在考察水泥熟料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时,NEN7371方法的适用性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4.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在水质净化、营养再生和生物化学循环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某些微生物还与人类疾病相关,而目前对城市河流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关注尚且不够。为了分析杭州城北区域水系中的微生物,选取3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取样点采集水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半山工业区的水样中培养出的微生物最多,平均每个平板长出的细菌菌落数为127个,运河水样为20个,而龙山水库水样则为7个。放线菌与霉菌也大致表现出相应的规律。典型对应性分析显示水系中微生物的丰富性主要与硝基氮、总磷、总氮等最相关。从这些水样中分离鉴定出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共7种优势细菌,它们在分类学上分属7个不同的属,有些被认为有致病能力,在抗生素敏感性分析中这些细菌均对四环素表现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