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光荣 《环境》2006,(9):66-67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削减2.9%和1.1%,在全国17个重点省(区,市)中,广东是唯一一个两项指标双双“掉头向下”的省份。在广东省GDP上半年快速增长14.4%的情况下,两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双双下降,使我们听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坚强足音,表明广东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已经得到了初步遏制。  相似文献   
2.
为认清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应用比较研究和预测分析方法,回顾总结了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历史演变特点,对事故死亡人数、十万死亡率和重大事故发生频率等安全生产指标作了近中期预测模拟分析;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安全生产大趋势已进入拐点的判断,并建议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对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做重大调整,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根本性好转,实现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3.
若尔盖西部草甸的基本类型、特点及近几十年来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年8月对若尔盖西部草地的调查,确定了该地18个草丛类型(不包括典型的沼泽植被)。经群丛间Pearson最大相关系数配合生境作图,将该地区的草地群丛分成3大类,即沼生草地,中生性草甸和旱生性草地。各群丛的SW指数,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裸地面积按照生境序列作图,显示中性草甸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群丛C和J分别是沼生和旱生植被与中生性草甸之间的拐点式过渡类型,其物种丰富度明显比周期的群丛低,生境转换关键种分别为鹅绒委陵菜和垂穗披碱草。在草地物种组成上,杂类草占81.3%,莎草类仅占6.8%;群丛建群种方面,杂类草占61%,莎草类占28%;在次优势种方面,杂类草和禾草所占比重都有所增加。草原成分出现在丛中生至旱生的群丛中,在有些群丛中甚至成为次优势种。沼泽消退,黄河河道附近沙化以及过牧的阳坡山地生长带刺的旱生化植被,说明当地正经历着干旱化的过程,原因不仅有自然的还有人为的,特别是草地的过度使用。最后对当地草场的管理及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图3表2参20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的就业热点问题,准确把握未来就业形势,为完善就业政策提供参考。2010年7月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召开了“当前就业热点问题”高层研讨会。会议就如何看待“刘易斯拐点”,如何看待工资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汇率变化与扩大和稳定就业的关系三个主题展开研讨。会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主持,出席并参与研讨的专家有:中国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研究员,国务院参室陈全生参事,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郭悦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安全阀整定压力是安全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国内安全阀检验机构主要通过压力曲线拐点法或听声音法判定安全阀整定压力,国内外型式试验机构通过开高位移判定安全阀整定压力。通过比对试验发现:压力曲线拐点法或听声音法容易受到安全阀结构形式、是否有前泄及安全阀校验台试验容器和储气罐容积不能满足法规要求等因素影响检验的准确性;开高位移判定更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6.
与基于总量或人均指标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相比,以播种面积作为测算指标揭示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既便于年度间纵向对比,又消除了复种指数影响,使得研究更具操作性和公平性。以农业碳排放强度作为碳排放指标、以农业经济强度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EKC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碳排放拐点变动及时空分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强度之间存在"倒N型"EKC关系且存在双拐点,其临界值分别为15 167元/hm2和27 647元/hm2。2012年,我国农业经济强度为28 725元/hm2,已超出高拐点临界值(27 647元/hm2),这意味着伴随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碳排放强度将呈现下降趋势。2从空间分布来看,有18个省(区、市)农业经济强度超过高拐点值,包括北京、福建、海南、浙江、广东、上海、天津、江苏、辽宁、山东、陕西、河北、新疆、湖南、湖北、四川、广西、河南等,主要为东部沿海省份以及中西部部分农业较为发达的省份。这18个省(区、市)农业碳排放量将随其农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下降。其余13个省(区、市)则低于拐点值,均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3从时间路径来看,对于未抵达拐点的13个省(区、市)而言,各自农业碳排放EKC拐点存在明显差异,甘肃、重庆、吉林、青海在未来5年内可达到EKC拐点;宁夏、安徽、黑龙江、陕西在未来6-10年内可达到EKC拐点;西藏、内蒙古、江西、云南、贵州则分别需要12年、14年、21年、23年、32年才有可能抵达EKC拐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级城市碳减排目标实现时间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使得中国城市碳减排工作日益重要。基于《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提供的方法,从各项能源消耗、工业产品生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和城市绿地碳汇等四个方面测算了中国100个城市2002-2012年直接碳排放总量,根据城市的人均碳排放曲线将它们分成了高、中、低碳三类城市,分别包括10,36,54个城市。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针对不同的碳排放城市类型构建了2类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济计量模型。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碳排放轨迹遵循倒"U"型,但是各城市间的碳排放-经济模式存在巨大差异,包含至少五种:高-高碳城市呈现正"U"型发展轨迹,其余四类的发展模式都呈现倒"U"型,特别是中碳城市群;这四类发展模式存在不同的碳排放-经济发展曲线,存在不同的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总量的峰值;但是,低碳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倒U关系不是非常显著。利用该模型结果,基于各城市人均GDP发展速度,测算了各城市未来人均碳排放拐点和碳排放总量拐点的到达时间。测算结果表明,如果各城市仍然按照2012年前的碳排放-经济模式发展,那么仅有44%的城市能在2030年前顺利达峰。因此,达峰时间比较长的城市必须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当中高碳城市类的人均碳排放峰值下降10%或者低碳城市类下降20%时,基本在2030年达峰。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历程,提出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拐点理论,用以研究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拐点出现的必然性、周期性、滞留性和方向不确定性等基本特性,给出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拐点变化趋势判别条件及数学表述,对城市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为资源型城市发展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12):915-915
2007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的工商界人士晚餐会并致辞。他介绍了中国单位GDP能耗减低、污染物总量排放减低的情况后说,“这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拐点’,过去这些数字都是上升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1979-2017年数据,对中国中长期碳排放规律和减排对策进行了综合讨论,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存在碳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2012年开始进入"碳拐点"前期阶段,"碳拐点"预计在2026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约为120亿tCO_2e。(2)HP滤波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碳排放存在1979-1996年、1997-2011年2个长周期和2012年启动的不完整周期。(3)Tapio脱钩弹性分析表明,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经历了"弱脱钩-扩张连结-弱脱钩"的变化历程,目前正处于弱脱钩向强脱钩过渡的转变期。(4)LMDI分解分析表明,当前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助长性因素是经济增长效应,其次是人口规模效应;主要抑制性因素是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影响相对较小,但其负贡献增长速度较快。(5)"碳拐点"前期减排机制优化方向应着眼于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清洁能源使用、工业过程碳排放控制、进出口贸易优化以及更好地运用市场化减排机制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