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线性分配法评价重庆主城区排水系统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综合评价的目的及要求,建立了重庆主城区排水系统方案的评价体系,并用线性分配法对诸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对屠宰厂原有的排水管道系统进行改造和革新 ,使之成为沉淀、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与过滤的新型排水系统 ,用于屠宰废水处理 ,实现了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河道水系的清净,减少水污染城市排放口的改造是关键,改造旧有的雨污合流制出水口,建立建全新的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也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已经建设雨水调蓄池,从而截留初雨中的污染物,本文就蓄水池的功能和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做简要的分析探讨,并进一步的分析了其运行模式,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5.
重点阐述了沉积物的来源和组成,沉积物的颗粒粒径、有机物含量(VSS/SS)、颗粒粘性和颗粒密度等物化性质,以及附着于沉积物上的金属污染物的相关特征。其粒度分布范围是D10为1.89~223.21μm,D50为12.38~437.30μm,D90为39.06~1 572.52μm;VSS/SS的范围是1%~38%;密度范围是1.80~2.47 g/cm3。金属污染物主要的附着对象是沉积物中的细小颗粒如生物膜上。以上沉积物性质对于解决排水系统的泥沙淤积问题以及水体污染的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排水系统是城镇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运行效能评价对于城镇水环境治理维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首先,运行效能评价研究按评价目标的不同可分为内涝和溢流的控制、管网性能的预测与诊断、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运营、安全风险类评估和综合性评价五类,阐明了这五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常用指标;其次,分析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可归纳为“调研准备”“指标构建”“赋分评价”三个阶段,归纳了常用评价指标筛选方法,并指出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在于第三阶段的评价方法的选择,即指标赋权和最终评价结果的计算;最后,对文献中的各类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主观定权法的综合评价法是当前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可以解决评价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不一致性、模糊化、定量化等问题;同时也概述了客观定权方法如熵权法、神经网络、组合定权等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研究指出关于智慧水务和平稳输送的效能评价还比较缺乏,而随着物网联、人工智能、在线监测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海量可靠的排水系统相关数据的出现,将给以客观定权法为主流的新评价方法的开发应用带来契机。本研究可为完善排水系...  相似文献   
7.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就地调蓄处理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高效混合絮凝斜板沉淀工艺进行现场中试的基础上,将化学强化处理工艺与调蓄池相结合,针对上海市某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调蓄/沉淀池的概念设计,提出主要设计参数,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对调蓄/沉淀池进行优化设计.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调蓄/沉淀池与单纯的调蓄池相比具有更好的溢流污染控制效果和效益/造价比.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城市内涝防治措施的发展趋势表明,雨水管理由以排为中心转向以渗蓄为中心,重视雨洪的蓄存利用,同时充分利用土壤、生态系统的调蓄能力,合理增加浅层地下水回灌,减少地表径流。结合实例从雨水排放、蓄存和雨水下渗3方面介绍了内涝防治措施的转变及发展趋势,为我国雨水管理提供启示。将内涝防治与生态技术、绿色建筑、浅层回灌地下水等相结合,可实现城市开发前后径流"零增长",避免内涝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一茗  马振华  杨萌祺  董欣  曾思育 《环境工程》2022,40(6):204-211+225
针对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控制,提出一种机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控制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根据与控制目标的相关程度划分排水系统,并利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和圣维南方程刻画不同分区,可为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提供工具支撑。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选取A市某污水处理厂服务片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所提出方法,基于机理模型构建简化控制模型,并在实际降雨下将该模型与水库模型和纯数据驱动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控制模型在2个溢流口的模拟准确性相对水库模型提升了3.85%和22.86%,相对纯数据驱动模型提升了5.66%和3.57%(以均方根误差的均值计);模拟效率较机理模型提高了98.7%。该控制模型构建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模拟准确性和模拟效率的矛盾,从而可更好地支撑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运行。研究结果可为实施排水系统实时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