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22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340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生物滞留系统对NO3--N去除不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国际最佳管理措施数据库(BMPDP)和相关论文中的研究数据,统计分析了气候变量和设计参数对生物滞留系统去除NO3--N的影响,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定量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提出了不同气候类型下的优化设计建议.结果表明,不同气候类型下生物滞留系统对NO3--N的去除能力分别为亚热带湿润气候(Cfa)>温带大陆气候(Dfa/Dfb)>温带地中海气候(Csb)>寒冷半干旱气候(BSk),对数去除率(LRV)中位数分别为-0.058、-0.212、-0.241和-0.327.设置内部存水区(IWS)、提高植物多样性、设置合理的服务面积比、添加介质土改良剂等措施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生物滞留系统对NO3--N的去除能力.最小二乘回归(PLS)分析表明,气候变量较设计参数更能影响生物滞留系统对NO3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中经常出现的“ND”数据产生的原因:系统零点的位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理论上作了较详尽的分析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以污染物瞬时监测数据为基础数据,选用控制在一定置信度下最大允许误差的统计公式确定出样本容量,并采用模糊集合集──优化组合选择法,确定出获取日均值的最佳监测时段。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均对土地资源有大量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在经济优先发展区表现尤为明显.为了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管控土地利用并引导其变化发展,需要建设具备不可替代特征的省域生态廊道.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是识别生态廊道最常用、有效的模型,但在应用于省域尺度时,MCR模型识别的潜在廊道路由存在冗余的问题.因此,通过引入网络科学中的边介数指数(edge-betweenness)对MCR模型进行优化,计算潜在廊道路由的边介数指数值,选取出其中最为重要和简明的结构来连通生态源地,即提取潜在路由中的骨干路由(backbone route)和关键战略点(key strategic point)作为不可替代的结构来指导省域生态廊道建设.将优化后的MCR模型应用于广东省,构建了全长5 493 km的省域生态廊道,其中包含生态源地20处,关键战略点11个,骨干生态廊道29条.骨干路由与关键战略点构成的不可替代省域生态廊道(irreplaceable provincial corridor)能够实现"廊道数量和占地面积最少、连通性基本不变"的目标.研究显示,边介数能够对潜在路由进行优化筛选,识别出维护省域生态安全的关键结构;不可替代生态廊道能够指导省域生态规划和土地空间的发展利用,并为更高水平的生态安全环境提供了演进的基础;同时也为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提供了建设生态廊道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烟道气现场监测,易出差错。监测人员必须有良好的专业理论水平、丰富的工作经验、高度的敬业精神。本文就现场监测工作易出现问题进行了分析,列举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工齐 《干旱环境监测》1991,5(4):240-244,252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监测仪器设备的精良及监测方法的科学性则是获得优质数据的保障工具.本文运用数学方法对目前广泛使用的采样仪器进行了采样误差的分析研究,指出了改善仪器和改善监测方法去获取更精确数据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最小一乘法回归模型计算并分析它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弥补了最小二乘法受异常值的影响加大误差的缺陷,并以文献资料作为应用实例验证了结果,通过大量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次回归拟合水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表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用于湿球测定锅炉烟气含湿量的过程中,需要查找水的饱和蒸气压,非常不方便.利用D-196和<化工原理>上册中取得部分数据,用多次线性回归的方法,拟合出水在0~200℃范围内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表达式;并对该表达式的误差进行了分析,误差均值为0.2‰,最大值也只有0.8‰,完全可以满足环境监测中数据处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的大气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实数据,分析了大气监测的误差来源,运用数值统计方法,提出了大气监测质控方法及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BP网络的结构和学习规则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指出人工神经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