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臭的测定     
恶臭系指一切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它可通过嗅觉神经和三叉神经对呼吸中枢发生作用,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乃至生殖系统,产生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精神不集中等症状,已成为众多人关心的环境问题。 产生恶臭的物质为数甚多,据统计,约有36万多种。恶臭物质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即含硅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某些有机化合物。 恶臭是一种“感觉公害”,对它的评价难以用浓度或排放量来量度,故至今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关于恶臭的排放标准。一般评价认为恶臭的测定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确定  相似文献   
2.
臭气(恶臭)的测定与气味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气味"具有芳香(香味)和恶臭(臭味)等多种多样的特征,所以很难用同一尺度进行评价。因此,进行气味评价(量化)时,需要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之上,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在此对恶臭的相关测定方法以及在企业等现场进行自主管理时使用的简易测定方法,气味传感器(恶臭测试仪)的使用事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生猪养殖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现阶段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污污染问题,制约着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明确猪粪粪污臭气构成,有效控制和治理猪粪臭味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利用SPME-GC-MS(顶空固相微萃取),对发酵30 d猪粪粪污的气体成分追踪和分析添加不同微生物菌剂。实验结果表明,猪粪粪污出现强烈的臭味和刺激性的挥发性气体成分主要由硫化物、醚类、醛类、含苯化合物和酮类构成,完全发酵后不仅没有了猪粪的恶臭味,反而散发出类似青草的香味以及木香味,这些主要由醚类和醛类组成。温度是决定微生物种群相对优势、评价堆肥效果的重要指标。3种微生物菌剂中解淀粉芽孢杆菌堆肥发酵的增温效果最快,对猪粪粪污除臭效果较好、臭味消除时间较快,为重点研发复合除臭菌剂,并优化添加条件与复合比例,以达到最优的除臭效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臭味去除技术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味问题作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臭味控制和去除技术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本文先介绍了臭味的成因,然后对当前主流的除臭技术进展(物理除臭,化学除臭,生物除臭)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介绍了生物除臭中的土壤除臭技术。文章最后对各种除臭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除臭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非热强介质等离子体反应器用于臭味气体的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秀金 《化工环保》2002,22(3):125-129
对非热强介质等离子体反应器用于臭味气体———氨、硫化氢、甲基硫醇的分解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施加电压、停留时间、初始浓度对臭味气体分解率的影响 ,并对氨的分解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在这 3种气体的初始体积分数分别为 2 5× 10 -6和 5 0× 10 -6的条件下 ,当施加电压为 16kV、停留时间为 0 .2 3s时 ,氨的分解率达到 97%以上 ;当停留时间为0 .2 3s时 ,硫化氢和甲基硫醇分别在 10kV和 8kV时达到 10 0 %的分解。  相似文献   
6.
郑秀亮 《环境》2012,(4):24-26
说到养猪场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猪场里那令人恶心难受的臭味.可是,如果你来到顺德的规模化养猪场里,你对养猪场的印象或许将会有极大的改观.走进顺德的许多规模化养猪场,这里干净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令你一点都感觉不到自己是置身于养猪场之中.猪舍里,空气中飘着一股生猪的气味,但并没有浓烈刺鼻的臭味,也没有见到蚊蝇乱舞的场面,而且所有的猪都是干干净净的.  相似文献   
7.
挥发性有机物和臭味的生物过滤处理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生物过滤法是一种较新的空气污染控制方法,它利用微生物降解或/转化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以信硫化氢、氨等恶臭物质。本文主要介绍生物过滤法处理废气的基本原理,讨论填料种类、湿度、pH、温度等影响生物过滤法性能参数。同是综述了生物过滤法的应用范围以及对生物过滤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污水厂生物除臭设施运行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恶臭气体产生,主要含硫化氢和氨等发臭物质.这些臭味物质逸散到空气中,对污水处理厂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造成危害.针对清河污水处理厂原有生物除臭设施除臭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对气体收集系统和生物除臭滤池内的喷淋管路进行了改造,并更换了新型生物填料.本研究对改造前后的除臭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硫化氢的平均去除率从改造前的36.5%提高到62.9%,最大去除率可以达到96.2%;氨的去除率从28.2%提高到接近100%.臭味气体的处理效果随除臭滤池的温度、气体的相对湿度的升高而提高.为此,对臭味气体的负荷、流量、温度以及湿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温度>20℃、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生物除臭滤池能够有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粒状活性炭已广泛应用于水的净化处理,主要是去除水的异臭味、有机污染物、消毒副生物等,因此粒状活性炭的经济性、效率的高低,如何实现其优化已引起普遍关注。本文从粒状活性炭再生时不同温度和时间下所对应的质量耗损、容积耗损、对再生后吸附能力产生何种影响等,进行了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水中典型致臭藻类培养浓度与吸光度、浊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晨  马晓雁  李军  张赟 《四川环境》2010,29(4):31-34
颤藻(Oscillatoria Vauch.)和硅藻(Hantzschia amphioxys)是常见的导致地表水体臭味的藻类,本文分别对颤藻和硅藻培养液的吸光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经过光谱扫描发现,颤藻和硅藻在紫外区均无明显吸收峰;颤藻液在可见光区波长为420、440、625和675nm处有吸收峰,硅藻液在420和675nm处有吸收峰,颤藻液的吸光特性优于硅藻。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培养液中藻浓度与吸光度均成正比;本文同时探讨了培养液中藻浓度与浊度的关系,两者为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吸光度或浊度可准确反映培养过程中的藻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