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80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环芳烃的污染及其生物修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文中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PAHs的研究状况,重点阐述了它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生物毒性、监测控制及其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等,从而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及监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芳香化合物菲污染土壤中的生物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转基因工程菌对土壤中菲的生物降解有很好促进效果,在30d内约有50%的菲被降解。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污染环境中转基因工程菌进行了追踪监测,发现添加菌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封闭式芦苇湿地处理钻井泥浆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现场中试条件下芦苇湿地处理钻井泥浆的可行性及钻井泥浆对土壤和芦苇等湿地介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7个月运行期内,单位面积钻井泥浆施入量5kg/m^2,20kg/m^2和40kg/m^2的芦苇湿地对矿物油的迁移降解率分别为75%-85%,78%-90%和65%-90%;钻进泥浆中的矿物油对湿地土壤的污染基本局限于表层,对深层土壤的污染趋势并不明显,一般40cm以下矿物含量已低于对照区表层土的背景值;钻井泥浆能增加芦苇的生物量,对芦苇品质指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丹平 《四川环境》2006,25(4):109-112
本文概述了影响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修复处理的多种因素,对石油污染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菌种的影响,菌种在不同的环境中和对不同碳链长度的碳氢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降解效率;石油物质本身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如石油物质在水体或土壤中的浓度以及石油的粘度、沸点、折射率等特性;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接种入高效率的降解菌或利用土著微生物进行降解时,降解率受到生存环境中各种条件的影响,如表面活性剂、光照条件、吸附剂的利用、营养盐、共代谢底物、氧气、温度、盐度等。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对石油污染环境的治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修复三种类型。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几种微生物修复方法,分别介绍了利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进行治理的修复技术。在我国,对于石油污染的治理应更多地采用低成本、无污染、高效率的生物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微生物生态效应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投菌法和生物刺激法对陕北子长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研究.通过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处理方法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确定了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的最佳方案.修复过程中利用最大可能计数法(MPN)、PCR-琼脂糖电泳法、PCR-DGGE法分别测定了石油烃降解菌数目、催化基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石油污染土壤不同生物处理修复效果为:生物刺激(加入N、P营养物质)生物强化(投加降解菌)其他.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可降解石油烃的催化基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修复过程中土壤中的石油烃和烷烃降解菌数量显著多于多环芳烃降解菌数量,投加外源降解菌SZ-1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修复石油土壤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接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原位修复深圳湾污染水体,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15天检测分析微生物处理对水体溶解氧(DO)、氨态氮(NH4-N)、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技术修复深圳湾近海污染水环境具有显著效果,试验期间水体中DO明显提高,最佳复配硝化茵(B2)与枯草芽孢杆菌(B6)对NH4-N降低了53.9%,悬浮物(ss)降低了56.9%,总氮(TN)降低52.1%,总磷(TP)降低57.6%。有害弧菌单一菌落数降低了64.9%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修复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环境中可以培养的微生物比例很低,但微生物的基因资源十分丰富,运用宏基因组技术可以克服传统修复技术中微生物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为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本文对宏基因组技术一般流程作了介绍,并结合土壤污染的特点,对该技术应用在土壤污染微生物修复的现状、研究及展望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Several main metabolites of benzo[a]pyrene (BaP) formed by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Benzo[a]pyrene-1,6-quinone (BP 1,6- quinone), trans-7,8-dihydroxy-7,8-dihydrobenzo[a]pyrene (BP 7,8-diol), 3-hydroxybenzo[a]pyrene (3-OHBP), were identifi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three metabolites were liable to be accumulated and were hardly further metabolized because of their toxicity to microorganisms. However, their further degradation was essential for the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BaP. To enhance their degradation, two methods, degradation by coupling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with KMnO4 and degradation only by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were compared; Meanwhile, the parameters of degradation in the superior method were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method of coupling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with KMnO4 was better and was the first method to be us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BaP and its metabolites; (2) the metabolite, BP 1,6-quinone was the most liable to be accumulated in pure cultures; (3) the effect of degradation was the bes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KMnO4 in the cultures was 0.01% (w/v), concentration of the three compounds was 5 mg/L and pH was 6.2.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 novel concept with regard to the bioremediation of BaP-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was discuss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n environmental toxicity of the accumulated metabolites.  相似文献   
10.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inear Alkylbenzene Sulfonates,LAS)是环境中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城市湖泊长期以来接纳了大量的污染物,致使底泥沉积了大最的LAS.采用电动生物复合技术修复东湖底泥中LAS,由于其LAS含量过高,当直接添加芽孢杆菌降解LAS时,发现无明显的降解效果.经过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