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05篇
综合类   472篇
基础理论   368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15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The periodicity of fires in larch forests of Evenki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landscape elements have been studied. Cross-sections with “burns” in them caused by past fires have been analyzed in 72 test plots; the fire chronology encompassed the period from the 15th to the 20th century. The between-fire intervals (BFIs)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two methods: (I) on the basis of burns alone and (II) on the basis of burns and the start of growth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larch after the earliest fire. The BFI depends on local orographic features; it is 86 ± 11 (105 ± 12), 61 ± 8 (73 ± 8), 139 ± 17 (138 ± 18), and 68 ± 14 (70 ± 13) years for northeastern slopes, southwestern slopes, bogs, and flatlands, respectively. The mean BFIs calculated by methods I and II are 82 ± 7 and 95 ± 7 years, respectively. The permafrost horizon rises at a mean rate of 0.3 cm per year after a forest fire.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number of fires regularly peaks at periods of 36 and 82 years. There is also a temporal trend in fire frequency: the mean BFI was approximately 100 years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65 years in the 20th century.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开展工业区群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比较了单个工业园区和工业区群环评的异同,以广州番禺区工业区群环评项目为例,简述了该环评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世界博览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联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空间整合与联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5.
降水空间异质性对非点源关键源区识别面积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地形起伏和降水空间差异较大的农业区非点源污染问题,基于SWAT模型评估了阿什河流域在异质性降水和均匀降水两种情景下总氮、总磷关键源区空间变化规律,统计了两种情景下识别的关键源区面积变化,并分析其与降水特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一定时,两种情景下识别的总氮、总磷关键源区面积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总磷关键源区面积不易受降水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但总氮关键源区面积却明显受到其影响.对各年份总氮和总磷关键源区面积与降水特征参数的相关分析表明,总磷关键源区面积与当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总氮关键源区面积却与前一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降水这一重要驱动因子的不确定性对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的影响,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llutant emission and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petroleum resources shortag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clean and renewable alternative fuel for marine engines is a promising option. In this study, a marine diesel engine, which was modified to run in diesel 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 (DMCC) mode, was investigated. After the diesel injection parameters were calibrated, and combined with a sample after-treatment device DOC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 the engine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 II legislation. The overall MSP (methanol substitute percent) reached 54.1%. The value of each pollutant emission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China II emission legislation, and there was almost no methanol and formaldehyde emissions. When methanol was injected into the inlet manifold, the intake air temperature decreased a lot, as well as the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which were beneficial to increase engine thermal efficiency and improve engine room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the engine running in pure diesel mode, when the engine ran in diesel/methanol dual fuel mode, the combustion phase was advanced, and the combustion duration became shorter. Therefore, the engine thermal efficiency increased, and fuel consump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7.
黄土塬面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农业分布区和人口聚居地,地位十分重要。黄土塬面潜在蒸发量(ET0)的研究对于区域水循环研究、水土流失防治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土塬面保护区1960—2017年的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黄土塬面保护区ET0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环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土塬面保护区多年平均ET0为1173.4 mm,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长率为21.1 mm/10 a;其生长季平均ET0值及增长率均高于非生长季平均ET0。(2)该区多年平均ET0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西部甘肃塬区多年平均ET0远低于东部山西塬区。(3)过去58年来,区域年均、生长季、非生长季ET0均呈现出增长趋势,但空间差异明显;研究区年均ET0存在着10年、30年和50年的震荡周期,其中以30年周期为主周期。(4)气温是控制区域ET0变化的最重要的气象因子,但气温对ET0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在整个研究区内最低气温影响最显著;而甘肃塬区和陕西塬区的ET0变化主要受平均气温变化的控制,在山西塬区最高气温的变化是区域ET0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5)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北美指数(PNA)与北大西洋年代尺度振荡(AMO)对该区域ET0变化有一定影响,西太平洋海温指数(WPI)的变化影响区域非生长季ET0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田—畜禽生产系统可持续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动态及其可持续性,以福建典型山区德化县为例,构建废弃物能值比例、环境污染能值负产出等指标,运用能值理论定量分析德化县2007—2016年农田—畜禽生产系统投入产出、环境负荷及可持续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德化县农田—畜禽生产系统能值投入以购买能值为主,占能值总投入的68%~79%,水资源能值约占21%~31%;畜禽子系统能值产出占72%以上;能值密度在2.68×1012~3.33×1012 sej·m-2之间波动上升,净能值产出率下降40%,环境负荷明显加重,2015年以来有所减轻;可持续发展指数在2007—2010年短暂上升后快速下降,由1.14降至0.42。从构建的指标来看,系统废弃物能值比例有所下降,环境污染能值产出减少约22%,综合经济效益和废弃物利用情况,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状况逐渐好转。德化县目前正处于农田—畜禽系统产出结构调整期,应增加系统内部反馈能值用量,控制化肥、饲料投入,提高废弃物利用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乡村振兴的实施使得农村土地利用与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应用利益相关者分析、博弈均衡分析和实证案例分析,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土地利用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演变。研究结果显示:(1)1949年至今,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利益相关者主体数量增加,博弈关系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和多向化;(2)乡村振兴时期主要有六种博弈关系,并探讨了案例村实施下山脱贫、发展乡村旅游、新型经营主体进驻、城市居民促进农村发展四种博弈决策过程;(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地区发展应关注基础设施配套、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协调、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等问题。乡村振兴中应注重实现土地利用各利益相关者的最优均衡,降低各方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并寻求多方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云南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优化分区与管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何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并构建合理的管控模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云南喀斯特典型山区文山市为例,探讨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优化方法及冲突区的修正规则,对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进行优化分区,并提出国土空间分区及石漠化分区的管控模式。研究发现:(1)云南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优化后可划分为城镇开发边界区、城镇预留区、永久基本农田区、一般农业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和一般生态区六种类型,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最大,城镇开发边界区面积最小;(2)城镇开发边界区和城镇预留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和东南部,永久基本农田区和一般农业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一般生态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和西南部,生态保护红线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北部,其中东部和东北部主要为石漠化区;(3)从各国土空间类型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对国土空间分区提出了管控措施和模式;从轻度石漠化区、中度石漠化区以及重度石漠化区角度对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空间,提出了石漠化区开发和保护的路径和方法。研究结果可为云南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的合理发展和石漠化的治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国土空间优化和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