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290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order to study a new leak detection and location method for oil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s based on acoustic waves, the propag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modified. Firstly, the propagation law in theory is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damping impact factors which cause the attenuation. Then, the dominant-energy frequency bands of leakage acoustic waves are obtained through experiments by wavelet transform analysis. Thirdly, the actual propagation model is modified by the correction factor based on the dominant-energy frequency bands. Then a new leak detection and lo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opagation law which is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s for oil pipelines. Finally, the conclusions and the method are applied to the gas pipelines in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modified propagation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by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new leak location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can be applied to both oil and gas pipelines and it has advantages over the traditional 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velocity and the time differenc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at the new leak detection and loc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 detect and locate the leakages in oil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s.  相似文献   
2.
土壤允许流失量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然而,发育在不同母质上的土壤,其土壤的最大允许流失量差异很大,确定这一值的依据也各不相同。在岩成土壤地区,母岩风化剥蚀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是确定土壤允许流失量、分析人类加速水土流失的重要依据之一。选长江三峡黄陵背斜段风化花岗岩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剥蚀沉积相关原理,通过恢复古地理环境及时代,计算出新生代以来本区花岗岩的平均风化剥蚀速率为16.97mm/ka.最大剥蚀速率为49.56。又根据区内太平溪流域的泥沙资料,算出了当地现代的剥蚀速率,多年平均为297.7mm/ka,最小值为31.5mm/ka,而水利部颁布的当地土壤允许流失量为200t/km^2,a,折合为76.9mm/ka,二者相差近1.5—4.5倍。基于此。提出了确定土壤允许流失量必须参考母岩风化剥蚀速率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Gibbs图解和端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马莲河水化学特征、离子来源和化学风化作用,利用质量平衡正演模型评价了各风化作用对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马莲河水为高TDS咸水,阳离子以Na~+、Mg~(2+)为主,阴离子以Cl~-、SO_4~(2-)为主;沿河水流向TDS降低,水化学类型由Cl-Na型演变为HCO_3·SO_4-Na·Mg型;河水化学组分的主要形成作用为化学风化,蒸发盐主导了流域风化过程,对离子组分平均贡献率高达76.5%,硅酸盐和碳酸盐风化较弱;化学风化具空间变异,从上游到下游,硫酸盐和碳酸盐贡献率增加,岩盐贡献率降低。岩性是控制流域化学风化作用的首要因素,降雨量和径流量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黔西南喀斯特地区红色风化壳的物源及元素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喀斯特地区广泛分布着大量的红色风化壳,其成因及形成机制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泥凼石林的两处红色风化壳剖面(ND和YK)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风化剖面上覆红土的物源问题,并计算其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迁移规律,认为本研究两处风化壳上覆红土为下伏基岩原位风化形成的,而且两剖面土壤均继承各自基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由于pH、风化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元素迁移特征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将实验室研制的 HL 型旋流器用压力容器式方式并联起来 ,建立 10 0 0 t/ d规模的示范装置 ,并进行试验。示范装置的试验结果表明 ,与工业测试比较 ,HL型旋流器并没有因为规模的放大而造成性能下降 ,它能取代石化行业目前采用的“一隔二浮”流程中的大部分装置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根据炭黑疏水性的特点 ,本试验采用油团聚工艺成功地处理了炭黑废水。经处理后 ,出水中炭黑含量小于 5.0 mg/ L,出水可回用 ,回收的炭黑用四氯化碳处理后 ,经过滤干燥可得到含水率小于 1 .0 %的炭黑 ,油相可回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GB/T164 88-1996以红外分光光度法这测定石油类的有一种方法。该法用四氯代碳作莘取剂 ,四氯化碳用量大。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毒、挥发性较强的有机溶剂。在监测该项目时 ,绘制标准曲线所用的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相当复杂且形成的系统误差比较大 ,为减少误差并准确地绘制标准曲线 ,本文采取了简化配制步骤的方法来绘制曲线 ,并达到了与JDS -10 0型红外分光测油仪使用说明书中提供的方法一致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物化法处理炼油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士锁 《环境科技》1999,12(3):9-11
阐述了加热隔油与两级气浮相串联的物化法处理高粘度炼油废水的试验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结果表明:该试验流程处理效率高、四季运行稳定、出水能够达标排放。同时可回收浮油和泡沫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日益繁忙的台湾海峡这一黄金水道潜在的大规模突发性溢油风险,指出了建立台湾海峡溢油应急计划的迫切性,并提出该计划的框架思路,呼呈两携手合作共同抗御海峡溢油。  相似文献   
10.
生物氧化塔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氧化培处理含油污水的装置运行情况.大量数据说明该塔具有操作弹性大,适用范围广,能耗低,脱除率高,不外排过剩的活性污泥等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