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89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concept of intrinsic value and transgenic anima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reation of transgenic animals by means of modern techniques of genetic manipulation is evaluated in the light of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oncept of intrinsic value. The zoocentric interpretation, emphasizing the suffering of individual, sentient animals, is described as an extension of the anthropocentric interpretation. In a biocentric or ecocentric approach the concept of intrinsic value first of all denotes independence of humans and a non-instrumental relation to animals. In the zoocentric approach of Bernard Rollin, genetic engineering is seen as a morally neutral tool, as long as the animal does not suffer as a result of it. Robert Colwell who defends an ecocentric ethic, makes a sharp distinction between wild animals and domesticated animals. Genetic manipulation of wild species is a serious moral issue, in contrast to genetic manipulation of domesticated species which is no problem at all for Colwell. Both authors do not take the species-specific nature (or telos) of domesticated animals seriously. When domestication is seen as a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poles of the wild animal and the human construct (which can be patented), the technique of genetic manipulation can only be seen as a further encroachment upon the intrinsic value of animals. At the level of molecular biology, the concept of an animal's telos loses its meaning.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乙烯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通过本质安全的设计和合理化操作,主要从高压脱丙烷塔、碳二前加氢、前冷系统、脱乙烷塔、甲烷化、乙烯精馏塔、丙烯精馏塔、脱丁烷塔等方面对乙烯装置可能出现的偏离正常操作情况做了详细的阐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类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地质作用所造成的灾害,其中大部分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有地下水的参与,因而确定地质体稳定性时不能忽略地下水。无压渗流是比较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难点在于如何求自由面, 尤其是对溢出点的求解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本文提出了求解无压渗流自由面的一种新方法,在采用等效渗透系数法搜索到自由面后,通过反复移动溢出点再次搜索自由面,最终达到准确求解自由面的目的。实例证明该方法是简单准确有效的。本方法对解决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场防护层天然材料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用石灰和粉煤灰对常用的粘土 +蒙脱土的衬里进行改性。对石灰配比为 0 %、0 4 %、1%、2 %、6 %、10 %的6种复合衬里、“三明治”结构的复合衬里 ,以及粉煤灰比例为 15 % ,2 5 % ,35 % ,5 0 %的 4种复合衬里 ,从渗透系数、衰减能力的角度进行了系列测试 ,得出了石灰配比为 10 %的复合土Ⅰ衬里和“三明治”结构复合土衬里性能良好、成本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工业废水土地快速渗滤系统设计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细砂、中砂、粗砂 3种土层快速渗滤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出了入渗率随时间变化的指数关系和稳定入渗率 ;实测了不同土层对CODCr、BOD5和氨氮的处理效果 ,以及净化能力随渗透深度的变化规律 ;对土层失去净化能力和恢复净化能力过程进行了试验 ,找出了土层吸附饱和与间歇周期。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临南油田水质改性后固体废弃物急剧增加、处理难度大,高渗储层回注的处理办法在夏52-414井开展现场试验取得成功.对其他油田的污泥处理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北护城河周边区域为例,探讨了降雨和土地利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选取了2011-2012 年4-11 月的15 场降雨,分别代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这6 个雨量级。利用校准的雨洪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SWMM)分别模拟每次降雨事件下研究区7 个控制断面的地表径流深度。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深度随降雨量的增加显著线性增加。当降雨量在不同量级之间变化时,地表径流深度的变化幅度不尽相同。在不同的降雨事件中,降雨量和地表径流深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但地表径流深度在某一时刻的值的高低均决定于之前1~2 h 的降雨量,而地表径流深度的总体上升或下降趋势均决定于前期累积的降雨量。地表径流深度随渗透面积比例的增加显著下降,且变化曲线存在临界阈值(为15%~20%)。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时,渗透面积比例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汛期城市地表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减少城市内涝提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非平稳输入下建立的功率谱与均值反应谱之间的关系,合成基于水工设计反应谱的人工地震波,并对其幅值进行修正,降低了高频区误差作用;为了解决加速度时程积分后的速度、位移时程的零线漂移现象,利用Huang变换得到加速度时程的固有模态函数,由Huang变换方法得到的最低频率固有模态函数分量通常情况下代表原始信号的趋势或均值,对去掉均值后的加速度时程进行积分得到的速度、位移时程不存在零线漂移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冲击煤样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通过立式分离式霍普金森(SHPB)冲击装置对不同层理方向煤样进行动态冲击,进而采用渗透仪对冲击后的煤样进行渗透率测试,分析不同冲击荷载下煤岩的渗透率及应力敏感性。结果表明:冲击煤样的渗透率远大于原煤样品,冲击载荷越大,渗透率越大;在相同的冲击载荷和气体压力下,平行于层理方向的煤样渗透率最大,其次是斜交45°层理方向的煤样渗透率,垂直于层理方向的煤样渗透率最小;渗透率受有效应力影响显著;在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垂直于层理方向煤样渗透率的变化率对孔隙压力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定量确定合理钻孔间距困难问题,基于损伤力学和多场耦合理论,建立了水力压裂和瓦斯抽采的煤层流固耦合模型,包括和水运移场、应力场以及孔隙度、渗透率演化方程,并采用Comsol联合Matlab求解,研究了不同钻孔间距时压裂和抽采过程中煤层弹模、损伤值、渗透率、瓦斯压力、抽采量和压裂贯通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耦合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煤层水力压裂和瓦斯抽采过程;压裂贯通时间与钻孔间距呈指数增长关系;在马堡煤矿,当钻孔间距为4~8 m时,压裂损伤区在抽采孔贯通,渗透率呈“n”型曲线,瓦斯抽采后,瓦斯压力迅速下降,抽采有效区随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当钻孔间距为9~12 m时,压裂损伤区未贯通,煤层渗透率呈“m”型曲线,抽采有效区随间距的增加而减小,与间距4~8 m相比,瓦斯抽采量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