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篇
基础理论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肥城市绿地土壤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合肥市一环内绿地土壤和近郊蜀山森林公园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表层0~10 cm的理化特性,分析了全磷与速效磷,速效磷与潜在酸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区绿地土壤的容重平均值为1.41 kg/cm3,土壤电导率显著高于近郊森林土壤;城市绿地土壤pH值多在7.51~8.50之间,与森林土壤相比,碱性化趋势明显;城市土壤具有明显的富磷和贫氮特征,其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44 g/kg,全磷含量平均值为792.0 mg/kg、速效磷含量为50.6 mg/kg,分别是近郊森林土壤的0.64倍、2.9倍和5.1倍;城市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79,p=0.000);潜在酸度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65,p=0.000)。  相似文献   
2.
校园绿地系统景观生态异质性分析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针对南京大学浦口新校园的生态景观实际,依据景观生态异质性原理,对校园绿地系统做出了景观生态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绿地斑块丰富度不足,景观多样性较差和绿地廊道密度不够是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导致新建校园生态质量不高的主要因子,为了有效解决这些生态问题,本文对南京大学校园绿地系统今后进行优化和改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修改方案。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生态效果评价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衡量绿地效果的指标从总量上规定城市绿地应达到的指标,但缺乏绿地空间分布合理性的表征。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异质性指数和均一性指数,提出判断城市绿地分布合理程度的两种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绿地类型在城市中的滞尘作用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通过对在城市各种适宜的不同绿地类型对空气尘的阻滞作用研究,从而提供在城市绿化中不同功能区所采有各种不同绿地搭配,使之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补偿能力衡量和应用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6  
城市生态补偿在城乡开发、城市规划等许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衡量城市生态补偿能力,本文提出了绿当量的概念,并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了对二氧化碳、降尘和二氧化硫的生态补偿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以街道办事处为单元评价济南市内现有绿地的生态补偿能力,并根据环境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各办事处需增加的公共绿地面积,为制定市区公共绿地配置规划提供了依据。计算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说,济南市现有的绿色植物可补偿济南市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22.3%,二氧化硫的23.1%;其总吸尘能力略大于年排尘能力。绿当量概念和计算方法在济南市城区公共绿地配置规划中的成功应用,表明它可对其它城市绿地生态补偿能力的评价和城市环境规划的制定发挥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口市绿地对空气含菌量影响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皿自然沉降方法,选择海口市区主要交通干道、公园、居民区的主要不同类型的绿地,测定空气微生物的含量。绿地、对照地的平均含菌量分别5 203.4 CFU/m37、182.7 CFU/m3。对其进行t-检验,表明绿地能够减少空气含菌数量。此外,绿地的覆盖率、植物种类也是影响绿地降低气挟菌数量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空气颗粒物及其与空气微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北京市元大都遗址公园内不同林地类型及其旁边道路空气颗粒物及微生物浓度的研究,得出:空气颗粒物中直径大于10μm的粗颗粒所占比例较小,而人可以通过呼吸吸入的PM10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对人体最为有害的PM2.5所占比例也很小;对照点(道路)的PM10、TSP浓度都显著高于其临近绿地的浓度,可见绿地具有显著的滞尘作用;元大都公园各林地中PM10浓度都超过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级标准,是标准的1.36~2.54倍,对人体最为有害的PM2.5浓度只有个别绿地超标;空气微生物浓度与空气TSP、PM10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与PM2.5、PM1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慧霞  娄全胜 《生态环境》2010,19(7):1593-1598
以信息熵和分形理论为指导,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构建绿地空间结构熵模型,以番禺区为例对广州市边缘区绿地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II梯度区得益于良好的水资源及地形等自然条件,斑块平均面积最大、边缘密度最低、斑块结合度指数最高,生境破碎化程度最小,熵值最高,为-12524,稳定性最好;II梯度区熵值最低,为-62553,主要由于受游移多变且支流众多的水系胁迫导致绿地空间结构被切割破碎,稳定性最差;而I梯度区熵值为-36819,处于II、III梯度区之间,但由于距城市最近受人为干扰最强烈,连通性最差、生境破碎化程度最高,其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人为干扰活动的剧烈程度和政府行为对用地结构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对漳州市的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有机质含量和磁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漳州市城区绿地有机质含量波动范围较大,土壤样品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是12.47 g/kg,变化范围为2.27~27.79 g/kg,不同绿地功能区有机质含量为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土壤样品的平均磁化率值为300.39×10-8 m3/kg,频率磁化率平均值为1.58%,土壤呈现明显的磁性增强,不同绿地功能区土壤磁化率值为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公园绿地;有机质与磁化率的相关性较弱,基本上不存在土壤发生学上的联系。由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土壤已经严重破坏,土壤组成复杂,大量外来物质入侵,漳州市城市绿地表现出明显的人为扰动特征,并且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0.
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面临的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城市普遍重排水轻蓄水的现状,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构建城市良性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城市绿地隐形蓄水系统的概念、结构、组成和蓄水原理,分析了隐形蓄水系统在抑制环境污染、利用和节约水资源、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促进生物多样性形成和保障水生态安全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