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释了社会和谐的内涵,指出社会和谐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同合作为表征,其构建与实现应遵从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依赖予在把握人类社会需求演绎、协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力的高效有序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进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双剩余理论",以揭示其间的供瓣枧理和协同准则;推导出了社会收益分配的相对公平系数,以衡量人与人公平要求下的社会和谐.针对国情和战略目标要求,提出了以加强小城镇建设为轴心的城市、小城镇与农村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合理聚散的"三元结构"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序实践.  相似文献   
2.
3.
梁柱 《环境》2005,(4):76-76
生态补偿,对不少人来说或许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今年全国“两会”对环保问题非同寻常的热议,使生态补偿机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生态补偿的提出,说到底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这一问题如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生态补偿机制如能得到有力的贯彻必将成为社会公平一个有力的推手。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环境不公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坤 《青海环境》2003,13(4):145-146,150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环境问题被提到了重要议程。人们看待环境问题也由单纯关注环境状况到关注社会结构的调整互动与社会过程的重组优化。尤其是东西部的环境关系问题以及江河上下游环境保护与受益补偿问题等。涉及环境公平的问题成为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中的一个严肃而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概述,从物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取向,对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进行反思,提出了建立环境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现行个人所得税分类征收不合理,费用扣除标准简单及税率设计有欠公平等,从而造成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功能缺失.为此,改革课税模式、健全费用扣除、加强税收征管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应有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文代写代发的产生根源在利益。其最大的危害是破坏了学术公平原则,制造了大量假冒伪劣的学术成果,助长了不劳而获的投机心态。这是学者对良知的出卖。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世代发展的过程。因此.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根据“代际”一词有不同的理解。“公平”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含义,尤其是对代际公平的含义、原则进行了探讨。代际公平实现的策略是:基于压力-状态-反应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基于艾奇沃斯方框图分析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鉴于客观上当代具有优先权,代际之间在环境污染上则采用非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9.
资源和环境的存在价值的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与环境的存在价值为独立与人们对资源的现期使用的价值。在资源,环境的代际问题中,存在价值会成为重要的决策参数。本文对存在价值的同予以分陈、归纳,并以反映其特点的结构进行表述;其次对存在价值与其它类别的价值尤其是期权价值,准期作出区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代际外部性与环境外部性的双重制约,却长期存在过度进入导致的过度开采,加剧了资源型企业的产能过剩与配置扭曲,但与此相关的"结构-行为-绩效"关系研究尚未将外部性纳入考量。本文引入双重外部性,构建了"SCP-2E"模型,并基于80家资源开采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使用者成本法和条件估值法分别估算了代际外部性和环境外部性,然后将它们作为企业行为的因变量和影响绩效的自变量分别纳入资源型企业的SCP-2E模型中,同时考虑双重外部性下市场结构、所有权性质等因素对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资源型产业有着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2011年以来资源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只是单纯扩大了企业规模,而没有切实提高企业效率;进一步结合企业规模和所有权性质的相关性来看,大型企业多以国有企业为主,由此说明企业规模扩大、绩效却显著降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造成的;另外,目前企业绩效的提高,主要还是依赖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但在用电量增速较快的地区,也伴随着较大的环境外部性损失,暂时没有受到资源枯竭的约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强资源开采权的审查,提高资源型企业的进入门槛和技术标准,适当鼓励企业在不增加生产投资和规模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提升绩效,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重点应放在解决大型国企的低效率问题上。政府应该权衡经济增长与代际和环境负外部性,在保证能源、资源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和扩大可耗竭资源的进口,逐步建立国家和企业的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