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环境教育》2015,(4):1
<正>今年2月9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向环保部通报了专项巡视情况。专项巡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其中包括: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背后隐藏监管失职和腐败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者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牟利;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输送;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现象,后续监管不到位;把关不严、批而  相似文献   
2.
正有关部门曝出的行业性"蝇贪、巨贪"为环保部门敲响了警钟。在环保执法权得到强化的同时,如何规范运行权力,对环保执法权本身进行监督,形成制约机制等问题,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反腐是近年来舆论持续关注的热点,一个个"老虎"的落马不断吸引着公众的目光。然而,近日曝出的"蝇贪"新闻,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环保执法权力的防腐问题。报道称,今年上半年,深圳查处环保系统受贿案9件9人,他们都是  相似文献   
3.
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对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仍不够完善。从博弈论的观点出发。分别建立了监理单位和承包商之间的两方博弈模型以及业主、监理单位和承包商之间的三方博弈模型。并在分析模型均衡解的基础上,得到了完善工程建设监理制度。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成言 《环境》2015,(4):3
<正>3月25日,环保部公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将分三批,在2016年年底前全部彻底脱钩。"绝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面对环保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环保部不回避、不推诿,坚决彻底推进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彰显了环保部门锐意改革、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让人鼓舞,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5.
特许物权是自然资源用益物权。特许物权变动是指特许物权的设立、变更和终止行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特征是为其变动过程被政府管制的重要原因,我国法律即采取特许物权变动行政许可制度,是国家为减少自然资源开发中的外部性问题而对私人权益实施的强制性干预。特许物权变动行政许可制度弱化特许物权人的最大化收益,产生了价格不菲的经济租。部分特许物权人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做出各种努力旨在影响特许物权变动中行政许可的向度与强度。一旦寻租行为得逞,自然资源的法定变动路径将备受扭曲,社会总体福利下降。寻租行为在特许物权变动中的发生类型呈现出独占型寻租和竞争型寻租两种,但其有着共同的衍生路径。追踪寻租行为的发生脉路,可以洞察到自然资源特许物权变动中寻租衍生的特殊动因。可以通过合理化特许物权结构、规范特许物权变动秩序和强化行政许可权力制衡力度等措施来对寻租的动因加以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中国环评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基于"经济人"假设,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环评腐败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遏制环评腐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境治理刻不容缓,治理中的寻租行为浪费了经济资源,加重了环境负担,影响了环境治理。寻租的原因在于环境治理是政府主导下的污染控制,并且政府权力行使中存在不规范,使得寻租收益远大于其成本。只有市场机制、政府管制和公众参与三者的有机合作,才能更好的治理寻租。  相似文献   
8.
西部生态环境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伟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2):21-23,29
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一个人与自然叠加影响的历史过程,但人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却越来越大。本文试图从产权、、收入和寻租理论等方面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建立对策。  相似文献   
9.
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的寻租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环境规制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过多的寻租空间,可能使得环境管理效果和政策公信度下降,导致社会总福利受损,公众的利益被牺牲,因此应当对寻租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本文系统分析了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制定、实施和延续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寻租途径,包括游说政府,逃离管制范围,占有配额,拖延缴费,降低核定量和再分配收益.针对三种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逃避付费类寻租行为构建了政府、排污企业和公众的三方博弈模型,论证了寻租行为必然带来社会总福利的下降,并用逆推归纳法得到公众参与下环保局和企业的寻租期望值,筛选出了公众举报率,举报成本,企业违法成本,寻租成本等对企业寻租决策影响较大的因素.从完善法规制度和鼓励公众参与两个方面,对减少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中企业的寻租动力,从根本上消除寻租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社会契约理论还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似乎都缺乏了一个重要的元素:政府行为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而只是将政府作为一个仅仅取得税收收益的利益相关者纳入我们的分析范畴,忽视了不同政治体制下政府构成了企业生存重要环境的特殊事实,这样的淡化直接影响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实然理解。根植于西方社会的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没有过多的考虑政府行为以及政治体制的影响,是基于其自身的制度背景与社会文化,它们是以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为基础,政府对经济(企业行为)干预很少,整个政治经济制度更加贴切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转轨使得制度环境对经济运行和企业决策有着重要影响,这为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运用提供了制度基础,也为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司社会责任行为提供了研究机会。本文以我国2004年-2011年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寻租理论,研究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寻租动机。研究的结果发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寻租倾向,而由于受到二元经济体制割裂的影响,相对于国有企业具有产权联系的先天优势,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政治寻租倾向。实证研究同时也表明,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寻租倾向越强。论文的研究构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新的分析性框架,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研究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