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3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岷江上游崩塌滑坡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为长江—级支流,上游长330km,自1986年以来,发生崩塌滑坡200余处,体积约2.1亿m ̄3。作者研究了岷江上游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采用统计指标法,将岷江上游分为三种不同的崩塌滑坡分布密度区:①UXS.高密度区;②MXS,中密度区;③LXS_3低密度区。  相似文献   
2.
松花江大顶子山枢纽工程建设后,库区内水体流线及扩散规律的变化将影响库区内水质,受沿江排污影响,其规划目标的水环境容量将发生改变,因此对建库后上游水质总量控制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然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最优化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计算天然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最优化方法,并用此法对岷江蕨溪段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了该段河流的纵向离散系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岷江干流(成都段)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研究,分别提出了地表水污染防治对策和地下水水质防护措施,划分出了地表水防治不同时期的目标以及地下水开采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5.
岷江都江堰段水环境容量计算及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荫 《四川环境》1996,15(2):58-63
岷江水域兼有灌溉,供水,发电等多重功能。本文对岷江都江堰段水环境现状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计算了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6.
7.
西康扁桃[Amygdalus tangutica (Batal.) Korsh.]是西南干旱河谷区具有较高生态和经济价值的特色乡土灌木树种,为准确估测其地上生物量,采用全株收割法,获取了80丛西康扁桃灌丛及其588个萌生株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地上生物量数据,分别建立灌木丛与萌生株地上生物量预测模型.选取8种[地径(D)、高...  相似文献   
8.
9.
岷江上游地区承载着不可替代的资源支撑、生态服务与环境调节功能,是国家生态红线的水土流失敏感主控区域,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重要的自然基础。目前,该区域生态和经济社会过程在空间上的叠加,不仅影响到资源、环境与生态等功能的发挥,而且对岷江流域乃至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均构成严重威胁。认识和理解岷江上游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响应机制,分析植被变化最佳地形位,可以为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方向指引与科学参考。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岷江上游植被NDVI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详细探讨了植被NDVI时空变化对海拔、坡度、坡向与地形起伏度等地形因子的响应,结合不同植被变化类型的分布指数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地形因子背景下植被变化地域分异规律,得出了不同植被变化类型最佳地形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岷江上游地区植被覆盖良好且格局稳定,主要沿河谷地带扩散状分布约有26.62%的区域植被显著增长,仅有1.21%的区域植被显著退化;(2)植被变化趋势类型在高程、坡度、坡向与地形起伏度等不同地形位下具有显著不同的分布格局,整体而言不同地形位下面积占比波动较小,分布指数...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阐述了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及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森林、草地、农用地和整个山地生态系统环境退化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岷江上游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对策,即加强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分区分类治理;不同区城不同退化亚系统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法。同时,就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出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