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互动式化学教学,不应仅停留在授课过程中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上,而应从源头备课做起,让学生参与到互动式化学教案的设计活动中来,使课堂互动内容是学生最感困惑和最为关注的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互动兴趣,变被动的参与为主动的知识构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互动式化学教学.参6.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3):154-155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各种渠道来获取知识。教师为学生获取的知识进行有目的地引导,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便达到了探究与实践及知识获取相结合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达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性是中国语文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标志。叶圣陶是在中国语文教育领域研究科学性,实践科学性的开拓者之一。科学性具体表现:学习西方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在理论研究视野走向开放;教材编写形成知识序列的单元结构,在探究语文教育的规律性中走向开放;教学活动和师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语文实践视野走向开放;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在追求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能够结合现实,在实际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处理与环境有关的问题。环境问题受综合的因素影响很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环境教育不应苛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得出高度一致的看法。真正的环境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内容的开放性环境教育的开放性,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哪些是环境教育开放性的主题内容呢?例如:1.争议性内容。争议性内容的实…  相似文献   
5.
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需要教师合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学。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要坚持适度性原则、梯度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数字播报     
《现代职业安全》2014,(1):61-61
正132种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印发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原则和职业病的遴选原则,修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由原来的115种职业病调整为132种(含4项开放性条款)。其中新增18种,对2项开放性条款进行了整合。另外,调整后仍然将职业病分为10类,其中3类的分类名称做了调整。一是将原"尘肺"与"其他职业病"中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二是将原"职业中毒"修改为"职业性化学中毒";三是将"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修改为"职业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正>突发事件急救的八要点一、出血控制1.用干净的毛巾、衣物等敷料或直接用手,用力按住伤口,以求止血或减缓出血。2.持续用力按住伤口,如血液渗过敷料,在原有敷料上再加一块敷料,不要揭开原有敷料。3.可以将衣物撕成粗布条,用来包扎止血。4.如果确定伤者没有骨折,可将受伤部位抬至高于心脏水平。二、骨折固定1.鼓励伤者用自己的手承托伤肢,或用衣物、棉垫等固定,避免活动。2.开放性伤口先包扎再固定,不要送回外露  相似文献   
8.
以翻车卸料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翻车工艺流程和翻车机室结构特点建立粉尘控制模型,采用电场力作用对飘尘进行抑制,理论分析了电场力的抑尘效果,研究表明,电场力抑尘率在80%以上。将1μm以上粉尘控制在料斗壁内,收尘场强必须达到74 kV/cm。并利用电凝聚原理对模型进行改造,计算表明,模型除尘效率能提高1.3%~3.3%。  相似文献   
9.
10.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要求更为突出。语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通常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使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材料收集、信息处理,动手操作、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等形式来体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以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探究性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奇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