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11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良渚聚落是长江下游早期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目前已广泛运用考古手段探索良渚聚落的人地关系,但大尺度分析聚落整体分布特征还相对薄弱。基于良渚聚落的相关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聚落数据进行核密度、标准差椭圆、泰森多边形分析,揭示良渚聚落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良渚聚落一到四期总体呈现“南密北疏”的分布格局;由核密度可知其由多模式变为单核心模式;由标准差椭圆可知良渚聚落重心逐步向北迁移,同时椭圆形状在第四期发生重大变化;由泰森多边形可知聚落规模呈现一、二期最高等级领地数量相同,南北齐头并进发展,三、四期北部最高等级领地比南部多,出现群星环绕的局面。(2)良渚聚落的减少或增加与气候密切相关,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如洪涝等进一步影响聚落的发展,而自然灾害的进一步加剧,有可能导致聚落群间的战争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变化,最终导致良渚聚落逐渐衰落直至灭亡。  相似文献   
2.
进行乡村聚落用地演变主控因子识别与分析可推动乡村转型发展与空间重构的理论研究和行动实施。利用景观扩张指数,揭示1980—2015年广东省乡村聚落用地演变的扩张模式,借助地理探测器识别主控因子并进行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乡村聚落用地呈现以珠三角为主、东西两翼为辅的空间扩张格局;(2) 1980—2015年乡村聚落用地扩张以边缘式为主,并与填充式、飞地式交替变化;(3)人均GDP、人均粮食产量、人均农业总产值等社会经济因子为各时段乡村聚落用地演变的主控因子;(4) 1990—2000年乡村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度发展期,形成了景观要素复杂化、空间结构分化和地域功能多元化的态势,乡村聚落用地面积增加较为明显,2000—2015年乡村规划集中化和一体化趋稳,乡村聚落用地变幅较小。因此,为推进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需要深入研究区域社会经济与乡村聚落用地变化之间的关系,多视角剖析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与聚落生态建设—以西南山区为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退化与广泛分布的农村聚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在西部大开发中,搞好生态环境必须与聚落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实施,重点应解决好环境恶劣的聚落、地方病矣落、自然保护区聚草场聚落、工程移民聚落根据不同生态状况,可采取新建聚落、重建聚落与迁建聚落等聚落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4.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2008年"5·12"地震的极重灾区,地震给其境内的各类城乡建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经过3a多的灾后重建,该县聚落空间得到快速的重构。2013年的7·9洪灾之后,北川境内的地质灾害事件全面爆发,给重构聚落空间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以2013年7·9洪灾之后的灾情普查数据和北川的土地利用图为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使用最邻近法及主成份分析法分析评价了北川境内聚落空间的地质灾害灾情特征,并根据各个聚落斑块的灾情指数值的大小将其划分为灾情轻微、较重、严重和极严重的4个等级。评价的结果表明:北川县境内共有1 016个聚落斑块受到地质灾害点的威胁,占聚落斑块总数的5.702%;其中,灾情极重的聚落有45个、灾情严重的聚落有64个、灾情较重的聚落有775个、灾情较轻的聚落有132个。该评价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根据各受灾聚落灾情的轻重缓急而制定出科学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凋敝对城乡协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寻求乡村发展路径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迫在眉睫的核心任务。在厘清乡村聚落物质要素修补与非物质要素修复的聚落“双修”内涵基础上,针对乡村发展面临的系列难题,通过“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人口”“土地”“产业”和“配套设施”的转移及建设,来探究根治“乡村病”的科学模式与振兴路径:对标双修、绿色发展以振兴乡村生态;六位一体、文化繁荣以振兴乡村文化;高效输出、对口回流以振兴乡村人才;横向联合、纵向推进以振兴乡村产业;三治融合、多元共建以振兴乡村组织。以祁东县沙井村规划实践为例,从人、生、文、地、产、设等六方面提出修复修补策略与措施,以达到修复乡村生态、培育乡村文化、恢复乡村社会朝气、振兴乡村产业经济、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应松  黄俊 《绿色视野》2014,(11):40-43
在群山环抱的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黄山市休宁县新安江源头,有一条玉带般蜿蜒奔腾倾泻而下的沂源河,在河流上游一排排临溪修建的黛色农舍房前屋后,都挖有用石块砌筑的10多平方鱼塘,引泉流活水养鱼,以野草喂养。植被掩映的鱼塘,水深一米清澈见底游鱼尽现,成为当地特有奇景。在板桥乡梓坞村74岁老人汪宏珠眼里,池鱼不但能听懂她的话,而且比他的亲孙子还亲。  相似文献   
7.
传统聚落景观具有低碳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利用价值和其他潜在价值等。以湖南上甘棠村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和CVM方法对其传统聚落低碳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以2011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为总人口样本,结合问卷调查获得的支付意愿率,上甘棠村传统聚落景观低碳总价值为108.89亿元,其中低碳景观存在价值为37.89亿元、低碳景观遗产价值为27.98亿元、低碳景观利用价值为30.16亿元、其他潜在低碳价值为12.85亿元。  相似文献   
8.
南岭山区传统聚落景观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岭山区的乡村传统聚落,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以其特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古代南岭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移民们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其聚落景观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成为极富开发价值的 旅游资源。为促进南岭山区21世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将这一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列入议事日程。但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并坚持突出重点,择优开发;因地制宜,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旅游开发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保护与利用并重等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乡村聚落”和“乡村聚落生态系统”等基本概念以及乡村聚落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乡村聚落生态评价和生态区划、对特殊聚落的研究、乡村聚落的选址以及乡村聚落生态与生态村建设 ,以期推动乡村聚落生态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岳大鹏  董美云 《灾害学》2010,25(1):59-63
随着乡村聚落的发展,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严重性已经凸显。以碾庄沟流域为例,研究了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方式,并对侵蚀总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从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来看,以新建窑洞的弃土侵蚀最大,窑洞坍塌侵蚀次之,聚落水蚀侵蚀量最小,其中塌窑侵蚀和建窑侵蚀两项合计占到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总量的94.6%;从乡村聚落的侵蚀总量来看,面积占1.08%的乡村聚落产生的侵蚀量却占到全流域侵蚀总量的6.83%,人居侵蚀模数达6.3万t/(km2.a)或8.18 t/(人.a)。因此,对乡村聚落土壤侵蚀应加以重视,而土壤侵蚀的防治工作应该以新建窑洞的管理和废弃窑洞坍塌的治理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