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721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4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30年高质量碳达峰是如期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根本基础。该研究以中国28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样本截取时间为2006—2019年。以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刚性约束,提出“共生-共治-共享”的分析逻辑,聚焦碳排放与大气污染共生排放特征,在碳达峰年度目标量化分解、碳排放与大气污染双重损益偏离识别的基础上,考察了碳达峰目标对碳排放损益偏离、大气污染损益偏离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共治效应及共享路径。研究发现:①碳达峰目标发挥了显著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能够促进城市发展由损益偏离-损益均衡-精益降损的方向优化,发挥推动城市“劣者趋良、良者趋优、优者更优”的作用。②碳达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呈明显的异质性选择效应,在西部城市、资源型城市、环保重点城市、先发城市中能够发挥更高作用与更强影响。③碳达峰目标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共享路径在于双视角下“调内”“匹外”式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末端阻断的全流程发力与外部环境政策不确定性的动态匹配。需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中紧抓“降碳”,优化设计多措并举、全程发力的多重共享路径,增强碳达峰减污降碳增效的多赢共治效果。具体包括:①强化源头治理,在源头上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调整产业结构,节能降耗。②严控过程管理,破解环境规制级差引致的污染转移现象及损益偏离后果,推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多轮驱动。③突出末端阻断,采取全过程治理、监控、减排措施,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减碳增汇。④动态调整实现内外匹配,环境政策要因时施策、因境而异、因地制宜,做到因事适时调整、因效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碳排放达峰路径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20—2030年,是我国大多数城市实现碳排放峰值的重要时期。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北京市1995—2016年能源燃烧相关的CO2排放,总结了其达峰路径,分析了达峰过程中的各类驱动因素及其政策经验,提出经济转型是碳排放达峰的基本条件,政策执行机制是碳排放达峰的根本保障,消费行为引导对碳排放达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琳 《世界环境》2007,(3):96-96
澳大利亚气候研究所星期一表示,如果澳大利亚政府拒绝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变气候条件并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话,电价可能从2020年起上涨75%。  相似文献   
4.
李琳 《世界环境》2007,(3):95-95
在下周的八国峰会召开前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周五推出了日本最新环保汽车,以向世人展示他的环保意识。安倍和日本经济贸易产业大臣甘利明轮流试驾了六款展车,这些车使用电池、清洁柴油、燃料电池、氢气或者生物燃料作为动力,属于零碳或低碳排放车辆。  相似文献   
5.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合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背景下,各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关注,由此产生了诸多能源和气候政策。然而,这些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高度不确定的,既有可能相互补充和加强,也有可能相互干扰甚至破坏各自的目标,因此亟需引起学者们关注。在大多数情况下,气候政策与能源政策并非完全冲突、重叠,也不是互相加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基于此,不同的气候与能源政策具有并存的合理性。本文对近年来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尤其关注碳排放交易体系与能源政策的相互作用。本文从两个气候与能源政策的相互作用着手,主要分析碳排放交易体系与碳税/能源税、碳排放交易体系与能源补贴、碳排放交易体系与可交易绿色证书/可交易白色证书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后拓展到多个气候与能源政策相互作用。最后,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并指出未来有待解决的问题:大部分定量研究主要关注某个国家或区域的电力部门而忽略了碳排放交易体系所涵盖的其他部门;一些研究主要采用静态模型,忽略了最优化模型的动态路径,即没有考虑经济增长、配额需求模式、碳价格波动、配额的储存等因素;大多数气候与能源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并没有将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具体政策设计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1,(3):38-41
1.衣物篇 购买碳排放低的服装 穿衣不仅要时尚,还要环保,因此我们在选购衣服的时候就应该尽量选择碳排放量低的服装。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我国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现状,梳理了近年来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与水泥行业污染减排相关的政策、标准等。基于对颗粒物、NOX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各类减排控制技术在国内水泥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向。最后提出推动我国水泥工业污染减排的建议:一是争取政府多方面支持;二是加强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监管力度;三是加强对脱硝市场的行业管理;四是加强技术及装备研发,推动示范工程建设;五是重视行业汞污染与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8.
河流CO2与CH4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锋  袁兴中  陈槐  何奕忻  罗珍  刘恋  何宗苡 《环境科学》2017,38(12):5352-5366
河流作为连接海-陆两大碳库的主要通道,其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与甲烷(CH_4)排放构成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不容小觑.明确河流水体CO_2与CH_4产排过程、时空特征以及控制因素是认识河流生态学功能以及其对变化环境响应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河流CO_2与CH_4排放研究进展,构建河流碳排放动力学概念框架(内源代谢、陆源输入),并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流域尺度综述了河流碳排放时空变异性特征以及存在的研究不足.在理解碳排放动力学概念框架和时空变异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河流CO_2与CH_4动力学控制因子分层框架(内部因子:有机质、温度、营养盐;外部因子:水文、地貌、人类活动),深入探讨了河流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河流碳排放应将纳入区域陆地碳平衡过程,今后研究重点应包括流域尺度上河流CO_2与CH_4内源产生与陆源输入相对贡献的量化研究、不同界面CO_2与CH_4产生与排放过程研究、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数据的补充以及变化环境与人类活动干扰下河流碳排放的响应过程等,为理解河流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基础,同时为我国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永琴  周叶  张荣 《环境工程》2017,35(1):155-159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外碳排放影响因子及碳足迹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根据碳排放影响因子的研究方法—情景分析法、因素分解法中的指数分解法以及其他计量模型,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碳排放影响因子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方法进行归类和对比。根据碳足迹研究方法—投入产出法、生命周期评价法、IPCC法以及其他模型,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碳足迹的研究进展。最后通过总结,对碳排放和碳足迹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世进 《环境工程》2017,35(6):146-150
利用1980—2013年间的城镇人口与碳排放数据,选取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碳排放的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化面积等因素,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并利用格兰杰夫因果关系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因果关系与时间效应。最后,从降低工业碳排放、加快低碳城镇化试点建设、推进低碳社区发展,促进新能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