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民国前期(1912-1927)荆江两岸地区水灾频仍.在荆江两岸地区1912-1927年洪水灾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统计方法和理论分析了这一时期洪水灾害的若干特征,即普遍性、连续性、积累性和区域性四个特征.对洪水灾害基本特征及其规律的探讨至今对于有效的进行水患治理与防治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对下荆江径流变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荆江作为长江最不稳定的江段之一,三峡工程的运行必然会对该江段的水文过程产生深远影响。以监利水文站日均流量数据为基础,研究分析了1983~2012年近30 a来下荆江年径流量、各月月均流量的变化趋势。结合三峡工程的阶段性蓄水,以蓄水前流量的自然波动幅度为基础,定量分析了三峡工程对下荆江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趋势性分析结果显示,近30 a来下荆江年径流量呈波动性变化,无显著趋势。1~3月月均流量有极显著的增加趋势,10月份有极显著的下降趋势。从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各月份月均流量的绝对变化量来看,10、7和8月的变化量最大,但结合三峡工程蓄水前各月月均流量的自然波动幅度,相对变化率最大的月份为1、2和10月,其相对变化量均超过其自然波动幅度的1.5倍。对于相对变化量较大的月份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亟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蓄水后荆江河段河势变化及生态护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进入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中下游河道尤其是荆江河段冲刷、崩塌,局部河段河势调整较为剧烈,并导致主流顶冲部位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新的崩岸发生。分析了荆江河段河势变化特点,列举了各种传统护岸方法,分析了传统护岸的特点和适用性,针对传统护岸工程的不足,提出生态护岸理念,在满足整体性、稳定性、适应变形等要求下,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共同护岸,并为河道与河岸之间水分交换提供条件,建立了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河流原本完整的结构和作为生态廊道的功能,进而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保持,实现生态理念,满足生态需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江荆江分流河的河型及其洪灾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荆江分流河的河道平面形态及其近百年来的演变特征、河道比降、河道沉积特征、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些河道是一个统一的网状河流体系。对各主要河道的输水输沙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和洪水灾害特征进行了讨论,结合网状河流系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洪灾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长江荆沤分流河的河型及其洪灾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江工分流河的河道平面形态及其近百年来的演变特征,河道比降,河道沉积特征,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些河道是一个统一的网状河流体系。对各主要河道的水输少特征及其演化变真挚和洪水灾害特征进行了讨论庆河流系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洪灾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平原地区洪灾风险评价的GIS方法研究 --以荆州6县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平原地区因地势低平。水网发达而常遭到洪水的威胁。这种威胁既有来自过境洪水的洪灾.也有来自本地因暴雨引起的涝灾。如何考虑它们两者的相互影响以及洪水灾害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属性,进行洪水风险评价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1支持下,既考虑过境洪水与本地涝灾,也考虑承灾体的易损性(包括人口、交通线与经济),还考虑抗灾能力,以GRID模块的地图代数作为运算手段,用AHP法确定因子的权重,建立了评估平原地区的洪灾风险的计算模型和评价方法,该模型运用于长江中游洪灾风险比较严重的地区——荆州地区的6县市.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荆江分洪区1998年洪水转移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荆江分洪区1998年洪水期间安全转移的调查表明,叶然有分洪预案,但实际转移时仍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拥挤与混乱。完善分洪转移的组织与管理,已成为分洪区居民1998年转移后关注的焦点,分洪区居民普遍表现出对分洪洪水情不甚了解,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有关洪水的宣伟,提高区内居民的防洪意识,是荆江分洪区未来防洪减灾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是国家为保护更重要的地区而主动分洪。对分洪区历分洪蒙受的损失给预某种形式的补偿已  相似文献   
8.
借鉴加州南岸空气质量监测管理经验(特别是运行管理模式)对于现阶段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管理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简要介绍了加州南岸空气质量管理局( SCAQMD)的空气质量监测现状、监测网络布局、颗粒物采样方法和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对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管理架构和PM2?5考核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建议从4个方面借鉴SCAQMD经验:试行“空气质量管理区”模式;开展专项研究网络建设;逐步开展手工监测采样和颗粒物化学组分分析;提升数据挖掘水平,服务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9.
舒干  李知堂 《灾害学》1996,11(4):16-20
尝试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自适应滤波法对江河灾害性洪水进行预测,认为加权因子个数和自适应常数的确定是关键。以荆江沙市站1950~1995年的年最高水位资料为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编程与计算,确定了最优加权因子个数和自适应常数,建立了适合于该站未来年最高水位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误差分析表明,自适应滤波法用于江河洪水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区域水质净化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深入了解区域水质净化潜力,指导因地制宜的区域总体规划方案与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位于杭州湾南岸,是陆海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承载着重要的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功能.基于收集的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中的水质净化模型,研究杭州湾南岸氮(N)、磷(P)的负荷量、输出量和净化量的时空演变特征,探索不同发展情境下研究区域水质净化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时间上,N和P的输出量以及净化量在两年中存在明显差异,相比2000年,2020年研究区域N总负荷量减少276.72 t,输出量减少140.86 t,净化量减少137.86 t;P总负荷量增加93.65 t,输出量增加28.91 t,净化量增加64.74 t;空间上,N、P输出量空间分布趋势大致相同,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以及南部部分区域为高值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基于不同情景的模拟分析表明,在自然发展优先情景下,研究区N、P的输出量分别为1 682.36 t和115.50 t,在经济发展优先情景下,区域N、P的输出量分别增加约83.02%和79.93%,在环境保护情景下,区域N、P的输出量分别减少约为79.96%和56.44%.因此环境保护发展优先情景,能有效地减少区域N和P的输出,提高水质净化功能.研究结果为制定区域陆海统筹的规划方案,促进研究区域内经济和生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