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1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近年来福建省SO2污染的时空动态特征,利用臭氧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卫星遥感反演的PBL(planetary boundary layer,大气边界层)SO2柱含量数据,分析了2005-2017年福建省PBL SO2柱含量的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在长时间尺度上,PBL SO2柱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分为2个时段,其中,2005-2011年PBL SO2柱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6 a增加了约0.027 DU,增长率约为6.12%;2011-2017年PBL SO2柱含量呈下降趋势,7 a减少了约0.018 DU,下降率约为3.89%.②PBL SO2柱含量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12月,多年平均值分别约为0.383和0.555 DU.③PBL SO2柱含量的3个高值区分别出现在沿海的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东部和泉州市西部,三明市和南平市部分地区,这3个高值区多年平均PBL SO2柱含量分别约为0.505、0.495和0.485 DU.从城市尺度上来看,PBL SO2柱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厦门市,其多年平均值为(0.486±0.015)DU;其次为福州市,PBL SO2柱含量多年平均值为(0.465±0.026)DU;最低值出现在漳州市,PBL SO2柱含量多年平均值为(0.429±0.020)DU.④福建省PBL SO2柱含量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变化趋势不一致.2005-2011年PBL SO2柱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3~0.18 DU,变化率范围为-25%~50%,PBL SO2柱含量出现增长的区域主要是在高值区,如龙岩市西部、厦门市北部以及三明市东部等区域;2011-2017年PBL SO2柱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3~0.15 DU,变化率范围为-29%~34%.2011-2017年福州市和厦门市PBL SO2柱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减少了约0.10 DU,下降率约为25%.研究显示,卫星遥感估算的PBL SO2柱含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用于区域SO2污染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森林固定CO2价值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引入“市场逼近系数”,构造森林固定CO2效益经济结构模型,评估福建省森林固定CO2价值,为福建省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资产评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岩相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演化,讨论了凝灰熔岩、碎斑熔岩、花岗斑岩三者之间的成因联系:它们是同源岩浆经分异结晶,形成岩浆房成分梯度和分带后,分别代表岩浆房从上到下不同部位成分岩浆依次侵位、在不同成岩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岩石,可建立“三位一体”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环境综合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海岸带环境管理中存在的法律、组织协调和运行机制等现有主要问题;福建省海岸带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海洋环境功能区划、建立海洋污染事故快速反应体系与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加快城市排海污水处理能力的规划与建设、规范海水养殖功能区的管理、加强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技术与政策研究、实施海湾区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海陆一体化的海岸带环境综合管理等福建省海岸带环境综合管理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千湖  高兵  黄葳  颜晓妹  崔胜辉 《环境科学》2017,38(9):3610-3619
在人口增长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活性氮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为研究省级尺度活性氮排放规律,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00、2005及2010年福建省人为源活性氮排放清单,分析各地市3个年份活性氮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特征.结果表明,3个年份福建省活性氮排放总量分别为538.4、587.0和619.97 Gg,呈整体增加趋势.在9个地级市中,增速最快的为莆田市,而漳州市排放量有所下降.排放量最大的为漳州和泉州,排放量最小的为宁德与厦门.从排放来源看,90%以上的排放来自农田生态系统和畜禽养殖系统.能源活动贡献较小,但其排放增长最为显著.2010年,各地市单位面积活性氮排放强度呈"东南沿海高西北内陆低"的格局,最高为厦门市,最低为三明市;GDP和人口排放强度则呈"东南沿海低西北内陆高"的格局,最高为南平市,最低为厦门市.在分析各地市活性氮排放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地区活性氮减排重点,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及下辖各地市活性氮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对2005年-2014年福建省工业35个行业CO2排放效率进行评价,然后通过行业效率值动态聚类深入揭示福建省工业行业CO2排放特质,最后提出福建省工业低碳发展的建议.研究表明:福建省工业存在较大的节能减排空间,高效率行业具有技术进步显著的优势,中效率行业效率值受贸易结构影响,低效率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福建省工业低碳转型需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进低碳技术进步、优化贸易结构、消化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7.
福建是全国第一个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的省份。本文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和永安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福建省森林资源经营的改变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区的绝大部分林农对林权改革持满意的态度,认为林权改革前后对环境的影响有变化。数据分析显示,林改后,对林业的投入对于森林旅游的影响成正比;家庭年均收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成负相关。研究建议,继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科学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经营方案,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林农的增收。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近10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省1995年、2000年和2004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将福建省资源利用的动态特征纳入生态足迹模型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显示,福建省人均生态赤字从1995年的0.340 3 hm2、2000年的0.443 6 hm2上升到2004年的0.720 2 hm2.这说明福建省在近10年的发展中,生产、生活强度大幅度增加,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维持现状将难以保证可持续发展.因此,应提高科技与农林业结合水平,大力提倡节约型生活及消费方式,减少生态赤字,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以及最新发展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福建省1990~2008年资源利用和实际GDP二者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采用了物质流分析指标中直接物质投入来表征区域资源利用量.ARDL边界检验结果表明,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通过ARDL模型揭示了区域经济增长对资源利用长期弹性系数,其值约为0.73,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短期弹性系数,表明了经济增长到资源利用的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这一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普适性,可以适用于其他地区关于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的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和低碳能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严峻挑战.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不但对区域能源安全提出挑战,也对碳减排提出新的课题.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能源消费的特点和趋势,计算由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研究表明,虽然碳强度有显著下降,但是碳排放总量增长比较明显,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增长幅度加大.利用Kaya恒等式对碳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