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种植物对南京秦淮河重金属污染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南京外秦淮河小行站至汉中门附近7个不同采样点的三种植物-沉水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沿岸植物酸模(Rumex acetosa L)和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共64个样品中Zn、Fe、Mn、Cu、Ti及Al等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调查的...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用D形网半定量采样法调查秦淮河上游25个点位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共获得63个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类单元;其中,水生昆虫5目12科30属,软体动物9科11属19种,寡毛纲2科7属9种。结果表明,生物指数(Biotic Index,BI)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BI与ρ(TN)(r=0.44,p0.05)和ρ(NH3-N)(r=0.40,p0.05)之间显著相关,Shannon-Wiene多样性指数与ρ(TN)(r=-0.19,p0.05)和ρ(NH3-N)(r=0.44,p0.05)无显著性相关。生物评价表明秦淮河上游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句容地区的水质要优于南京。  相似文献   
3.
秦淮河干流沉积物磷形态沿程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分析了秦淮河干流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磷形态沿程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秦淮河干流由上游至南京市区段,随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河流沉积物总磷和各种形态磷沿程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Ca-P和Fe-P平均含量分别占TP的26.8%和25.7%,是主要的磷形态.易吸附态磷(L-P)在TP中的比例最低,但在城区由于TP的高度富集,其含量均超过15 mg·kg-1.沉积物中的总磷含量在城区河段显著增加,但只有很少部分转化为稳定形态的磷,人口密集区生活污水等各种来源排放的磷仍然深刻影响着城市河流的水环境质量.随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秦淮河中下游沉积物样品中钙富集的趋势明显,与之相对应的是沉积物Ca-P含量均超过200 mg·kg-1,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成因上的联系.钙的富集提高了沉积物的固磷能力,将上覆水体中的磷转化为钙结合态磷.城区河流沉积物中钙含量的升高,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磷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参评因子动态排序法评价环境综合质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评价环境综合质量常用的方法是计算加权平均的综合指数,其中权重的确定又多用层次分析法(AHP)。设计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计算两个参数yi1和yi2,并据此对各因子进行分类并排序,由此可定性确定各因子对环境总体污染的相对重要性,并判识环境污染中的关键因子、预警因子、趋好转的因子及可不必特别关注的因子;为定量确定各因子在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再依排序位次对其赋值,然后利用所赋之值进行因子间的两两比较以克服AHP法一般应用中因各人掌握标准有异而造成比较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权重确定完全建立在监测数据的客观基础上。此外,因环境污染状况随时空改变,若需对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环境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给各因子赋予不变的权重显然不妥,而用上述思路和方法可依据实测值的差别对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环境评价因子进行有根据的差异排序,然后再用AHP法定权,这就使不同时空环境质量的比较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5.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ETo) is an important hydrometeorological term widely used in understanding and projecting the hydrological effects of future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 We conducted a case study in the Qinhuai River Basin that is dominated by a humid subtropical climate and mixed land uses in southern China. Long‐term (1961–2012) meteorological data were used to estimate ETo by the FAO‐56 Penman–Monteith model. The individual contribution from each meteorological variable to the trend of ETo was quantified. We found basin‐wide annual ET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 0.05) by 3.82 mm/yr during 1961–1987, due to decreased wind speed, solar radiation, 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 and increased relative humidity (RH). However, due to the increased VPD and decreased RH, the ET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 0.05) in spring, autumn, and annually at a rate of 2.55, 0.56, and 3.16 mm/yr during 1988–2012, respectively. The aerodynamic term was a dominant factor controlling ETo variation in both two periods. We concluded the key climatic controls on ETo have shifted as a resul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during 1961–2012. The atmospheric demand, instead of air temperature alone, was a major control on ETo. Models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ETo and hydrological change under a changing climate must include VPD in the study region. The shifts of climatic control on the hydrological cycl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utur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umid regions.  相似文献   
6.
环境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引导着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本文对秦淮河流域沿岸居民关于环境意识的调查,运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环境责任意识与利益关注对环境态度和环境保护行为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环境态度对环境行为显著正向影响;居民的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存在明显不一致性;居民在日常生活上是浅层次的环境保护型环境意识,环保行为上为政府依赖型,居民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基本驱动力是利益关系;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在不同假设路径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针对外秦淮河的污染状况,采用挺水植物菖蒲和狭叶香蒲进行试验,对外秦淮河的污染水质进行净化;同时进行两种挺水植物在外秦淮河当前水质下的耐淹没性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在深秋季节,虽然菖蒲和狭叶香蒲两种植物已经处于生长周期的最后阶段,但是对外秦淮河污染水质仍然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TP、TN、氨氮等的去除率能达到80%以上,对CODMn的去除率偏低。而且通过净化和耐淹试验中两种植物的对比.菖蒲比狭叶香蒲更能适应外秦淮河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8.
秦淮河典型河段总氮总磷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2010年6月~2011年5月,对秦淮河典型河段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周年定点观测,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初步探讨了秦淮河水体TN、TP污染状况及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淮河TN、TP污染严重,且具有很强的时空变异性.秦淮河传统农业区、集约农业区和城市区TN平均浓度分别为1.80、3.97、9.25 mg·L-1,TP平均浓度分别为0.03、0.11、0.50 mg·L-1,表明秦淮河TN、TP主要来源于城市区和集约农业区,而传统农业区对水体TN、TP贡献较小.秦淮河丰水期和枯水期TN平均浓度分别为1.89、4.58 mg·L-1,TP平均浓度分别为0.11、0.14 mg·L-1,表明秦淮河枯水期较丰水期污染严重.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秦淮河河段大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明晰区域水污染现状及污染物与污染源之间的关系是实施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和区域水污染治理对策的前提.水质标识指数法(WQI)和聚类分析(CA)被用于研究2015~2019年秦淮河流域29个监测站点的11个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PMF模型和SIAR同位素源解析模型解析秦淮河流域的污染物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秦淮河流域河道水体总体为中度污染,TN浓度超标是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2015~2019年WQI值呈现下降的趋势;空间聚类和PMF分析结果显示:①高污染区位于秦淮河下游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区、溧水主城和江宁大学城内的河道及牛首山河,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商服业污水(28.88%)及工业废水排放(27.43%);②中污染区位于秦淮河下游的江宁开发区和秣陵街道及中上游的禄口街道内河道,主要污染源为城乡生活废水和商服污水(31.62%)、工业废水(27.25%)和内源污染(24.76%);③低污染区位于秦淮河流域湖熟街道内河道及二、三干河,主要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28.79%)及农业非点源污染(24.3%);云台山河子流域内NO3--N是氮污染物在子流域受纳水体中的主要存在形式,SIAR溯源结果显示云台山河子流域的NO3--N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61%)和土壤有机氮(34%).本研究结果可为秦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南京内秦淮河水污染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京内秦淮河东水关至西水关段沿河主要排口的调查,结合对2007—2008年河水断面监测数据的分析对比,查找出当前内秦淮河存在雨污合流、污水截流管径已不能满足需要等主要污染问题,并就河道两岸市政建设,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