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释了社会和谐的内涵,指出社会和谐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同合作为表征,其构建与实现应遵从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依赖予在把握人类社会需求演绎、协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力的高效有序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进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双剩余理论",以揭示其间的供瓣枧理和协同准则;推导出了社会收益分配的相对公平系数,以衡量人与人公平要求下的社会和谐.针对国情和战略目标要求,提出了以加强小城镇建设为轴心的城市、小城镇与农村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合理聚散的"三元结构"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序实践.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Wind speed forecast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wer grid dispatching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short-term wind speed forecasting method based on random forest model combining ensemble empirical modal decomposition and improved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 First, the initial wind speed data set is decomposed into several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functions by EEMD, then feature extraction of each sub-modal IMF is performed using fast Fourier transform to solve the cycle of each sub-modal IMF. Next, combining the high-performanc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bility of the improved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 two optimal parameters of random forest model, number of decision trees, and number of split features are determined. Finally, the random forest model is used to forecast the processing results of each submodal IMF. The proposed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historical wind data of Chaoyang District, Liaoning Province from April 27, 2015 to May 22, 2015. To illustrate the suitability and superiority of the EEMD-RF-IHS model, three types of models are used for comparison: single models including ANN, SVM, RF; EMD combination models including EMD-ANN, EMD-SVM, EMD-RF; EEMD combination models including EEMD-ANN, EEMD-SVM, EEMD-RF.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effectively forecast short-term wind data with high stability and precision,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forecasting application in other industry fields.  相似文献   
3.
回顾中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历程,跨越了两个世纪。笔者认为1982—1992年,以国家公布“安全科学技术”为一级学科即GB/T13745—1992为标志,随后迎来了我国安全科学理论及学科建设发展的第一个春天;2000年至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以来,提出“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理念并列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为中国安全科学理论发展及学科建设提供了时代新机遇,丰富了创新理念,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动力,迎来了我国安全科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第二个春天。指出当前学术论文投稿中的浮躁现象,应该倡导求真、务实、创新、和谐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4.
以农村发展为视角,城乡一体化为背景。详细分析了京津唐地区农村—城市转型的特征、动力机制和类型。通过分析,文章认为促进京津唐地区农村一城市转型的因素一部分来自于农村内部的改革和发展.一部分来自于中心城市的经济技术辐射。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推进京津唐地区农村-城市转型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支持人居环境健康发展的自然调和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聚居的城市环境和建筑环境,与人类自然气象环境之间持续着动态的自然调和作用,当然调和理论是支持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文中圈定了自然调和理论研究的框架体系;介绍了面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自然调和技术研究进展;剖析了自然调和理论问题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宝鸡市人水和谐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宝鸡市为例建立区域人水和谐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在阐述人水和谐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宝鸡市人水和谐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对立统一可变模糊集理论及合作博弈思想,建立基于合作博弈权重的可变模糊集模型,评价人水复合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水系统和人类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为基础,采用协调性指数模型揭示两系统间的相互协调关系,由人水系统的信息熵得到人水复合系统的协调度,以此建立信息熵协调度模型,评价人水复合系统协调度;以人水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度为基础,综合评价人水复合系统的和谐度。应用此模型对宝鸡市2001—2010 年的人水和谐程度进行评价,和谐度在0.631~0.833 之间。与模糊物元评价模型结果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文中模型有效可行,结果可靠。通过对宝鸡市人水和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研究,以期为人水和谐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种实用可操作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淮北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本研究鉴于淮北市资源型城市的特殊地位,用1998—2007年的数据对淮北市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历年淮北市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998至2007年淮北市的总体发展形势是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改善,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逐渐走向协调,其中2003年到2004年是淮北市总体发展的转折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之间由基本不协调转向基本协调。最后提出在淮北市临近资源枯竭的关键时期应加强生态建设,加大产业转型力度。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对抗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人类征服、改造甚至掠夺自然;自然又加倍报复人类;人类与动物争夺生存环境;人类与动物相互伤害。要实现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和谐。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观。以及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等等。  相似文献   
9.
城市作为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巨复杂系统.它的运行需要进行不断的描述、评价和解释,以供城市发展调控部门进行动态的有效的调控。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对城市系统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以及它们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度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度以及城市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整合状态,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状态进行分析.得出一种警度分析表.为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提供基础。城市可持续发展预警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础上,对城市发展的序参量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相态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度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0.
和谐: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说明进行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辨析了不同的环境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提出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识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