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0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4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雷电产生于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局地和时效特征,对西北地区气象站点历史雷暴资料的统计发现,夏季最强,春秋次之,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地理分布呈三大中心区;与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的相关分析及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地形地势是影响该地区雷暴的主要因子.高原上的雷暴云较其它地区容易产生冰雹,冰雹日数与雷暴日数比值最大为0.36.西北夏季大部分地方的闪电密度小于1个.km-2.a-1,夏季3个月的闪电密度有3个最强中心,新疆西部是最强的闪电密度中心,超过9个.km-2.a-1,7月中心最强,6月次之,8月较弱.  相似文献   
2.
军用电子设备的防雷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军用装备上的日益普及,雷电带来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大大增加,仅依靠避雷针防雷己远远达不到电子、微电子、通信等设备的实际防雷需求。分析了雷电灾害对电子设备的危害,并针对目前军用电子设备的防雷现状提出了综合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输油泵站控制系统及微波通信系统遭受雷击的危害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各种防雷的有效措施,完善微波通讯和站控及网络防雷保护系统,为确保输油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典型大型浮顶储罐雷击事故分析,总结了这些事故的共性问题。结合浮顶储罐雷击形式及雷电火花放电研究,分析了大型浮顶储罐雷击火灾事故的机理。岚山输油站在等电位连接、一次密封形式结构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经过验证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大型浮顶储罐火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针对雷击电磁辐射对录井系统的危害问题,建立了录井系统线路雷击危害模拟试验模型,采用8/20 μs冲击电流发生器,开展了录井系统的雷击耦合试验,定量分析了雷击电磁辐射对录井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大和距离电流通道的减小,耦合的电压随之增大;线缆长度越长耦合的电压越大,最大耦合电压达到了2 720 V;屏蔽层接地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辐射对线缆的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6年7月- 2007年6月云南地闪定位网探测资料和玉溪大气电场仪资料分析,研究了高原晴天大气电场和雷暴天气过程的电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原晴天大气电场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低纬高原地区雷暴云具有偶极性和三极性两种结构,但大多数雷暴具有偶极性电荷结构,不同电荷结构的雷暴云的放电特征不同,偶极性时主要为负地闪,地闪活动较活跃;三极性时主要是正地闪,地闪活动较少.根据雷暴云近地面电场变化特征,探讨了大气电场仪预警地闪的方法,首次提出极性变化预警法,其命中率和提前预警时间都明显优于阈值预警法.  相似文献   
7.
江西灾害性强雷电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常规地面报表A0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雷电数据和卫星云图等资料,进行了雷电和雷暴日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重点对灾害性强雷电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个例分析,以了解雷电和雷暴天气的活动规律和强雷电的雷达回波特征,提高预警预报的能力.结果表明:(1)雷电和雷暴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特征,每年2-5月集中在8-20时,6-9月集中在11-20时;(2)强雷电天气在雷达回波上表现为南北走向的回波带结构,当回波强度≥50dBZ、回波出现不断合并现象、强回波水平尺度较大、具有"指状"或"弓状"回波结构,以及出现陡直"零值线"和VIL超过50 kg/m2时,最易发生强雷电天气;(3)有时局部强单体凭着自身的发展,当强度≥50dBZ和VIL超过50 kg/m2时,也有可能出现局地强雷电天气.  相似文献   
8.
飞机的雷击附着点是飞机防雷设计研究的基础,是飞机设计中的重要过程。本文以伊尔-76飞机模型为例,依据SAE-ARP5416和国内相关标准规定的雷击附着点试验方法,采用基于传输线矩阵法的数值仿真技术对飞机的雷击附着特性展开研究,分析了机载雷达天线对飞机雷击附着点的影响,为机载雷达天线的雷电防护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主要结合多年民航系统设备设施的雷电防护建设实践,在符合国家和民航局相关规定、技术规范的前提下,理论结合实际说明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设施雷电防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雷电危害及侵入途径的分析,根据仓库建设网络建设实际,探讨了仓库计算机网络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