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1941~1947年间,豫东泛区频繁发生的蝗灾具有数量多、范围广、危害大等明显特点.肆虐的蝗灾,不仅给豫东泛区的农业生产造成惨重的损失,而且引发了众多的饥荒.为防治蝗灾,当时的河南省政府制定了种种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对当今治理蝗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气候背景及长期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东亚飞蝗的发生发展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对1952—1999年我国东亚飞蝗的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的74项特征指标值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上一年9月到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面积、强度、脊线位置、北界,上一年9月、10月西藏高原指数,当年1月、2月、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北半球1月极涡面积,亚洲3月纬向环流指数以及亚洲5月经向环流指数与我国蝗虫发生面积相关明显。其中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秋冬季节蝗卵的孵化和越冬期间的地面温度,从而影响蝗卵基数和孵化为成虫的数量,进而影响着我国东亚飞蝗发生、发展和危害情况的变化。通过上述对蝗虫发生有明显影响的大气环流特征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年9月和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脊线、3月大西洋副高北界、上年9月西藏高原指数、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和3月亚洲纬向环流指数与发生面积拟合较好,说明这些大气环流特征值的强弱是决定东亚飞蝗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古代三大自然灾害之一,蝗灾一直受人类关注。对中国历史上的蝗灾,虽然20世纪前期就开始多学科知识结合研究,但往往因时间跨度太长而不细致,直到90年代之后才开始具体探讨某个朝代的蝗灾情况。对于唐代蝗灾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有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了解唐代蝗灾研究状况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全面蝗灾有很大意义,本文就唐代蝗灾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1941~1947年间,豫东泛区频繁发生的蝗灾具有数量多、范围广、危害大等明显特点。肆虐的蝗灾,不仅给豫东泛区的农业生产造成惨重的损失,而且引发了众多的饥荒。为防治蝗灾,当时的河南省政府制定了种种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对当今治理蝗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古代三大自然灾害之一,蝗灾一直受人类关注。对中国历史上的蝗灾,虽然20世纪前期就开始多学科知识结合研究,但往往因时间跨度太长而不细致,直到90年代之后才开始具体探讨某个朝代的蝗灾情况。对于唐代蝗灾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有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了解唐代蝗灾研究状况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全面蝗灾有很大意义,本文就唐代蝗灾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Analysis of the reproductive dynamics ofCalliptamus italicus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confirmed the dependence of locust invasions on the 11-year cycles of solar activity, which was previously known for other gregarious locusts. Over a considerable part of the species range, the onset of mass reproduction is promoted by a hot and droughty spring and summer. The scale of the outbreak is determined by local conditions in the foci of reproduction. The current global warming is characterized by an unstable, drastically varying climate with a trend toward aridity in many regions. If this trend persists for several decades, we may expect an increase in the periods ofC. talicus mass reproduction and in the persistency and extent of damage inflicted by locusts on vast Palearctic areas.  相似文献   
7.
蝗虫发生的气象环境成因研究概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概述了我国蝗虫灾害气象环境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气象环境条件对蝗虫发生、分布和群落组成等的影响,以及蝗虫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和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蝗虫的发生时期和世代及蝗卵能否顺利孵化主要是由气象环境决定的;气象环境条件的空间分异及随年度、季节的演替可能引起蝗虫发生程度的区域分布差异以及群落组成成分在年度、季节间的波动;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蝗虫发生消长的主要气象要素,气候异常可导致蝗虫大发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清代关中地区蝗灾的时间、空间特征和灾害的等级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自1644至1912年的268年中,共发生蝗灾25次,平均每10.72年发生一次。从时间分布上看,清代关中地区蝗灾从清代早期到中期再到晚期,呈现由多变少再变多的特点,清代中期是蝗灾少发期,早期和晚期是蝗灾多发期。该地区蝗灾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渭南地区。根据蝗灾的等级序列可以得出,清代关中地区二级一般蝗灾发生频次最多,其次为四级特大蝗灾,一级较弱和三级严重蝗灾发生频次较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