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7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636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49篇
综合类   1407篇
基础理论   426篇
污染及防治   177篇
评价与监测   270篇
社会与环境   130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环境各个介质及人体样品中广泛被检出,近年,在室内空气和灰尘中也普遍发现PFASs.研究表明,室内空气中PFASs的含量普遍高于室外空气,室内空气和灰尘中的PFASs可能是室外空气的污染来源及人体暴露源,因此室内环境中PFASs成为环境领域的又一个研究热点.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开展室内空气中PFASs的相关研究,室内灰尘中PFASs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就室内空气和灰尘中PFASs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污染现状、来源分析及人体暴露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以期为我国室内环境中PFAS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a set of vegetative and generative characters over 13 years has been performed to characterize the growth and seed production dynamics of the Siberian stone pine (Pinus sibirica Du Tour)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forest zone in western Siberia.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range of fluctuations in most of vegetative characters is ordinary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s close to normal. The range of fluctuations in many generative characters is enormous (from 0 to +∞),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ir values is usually skewed, with low values being recorded several times more frequently than high values. Most variable are the proportion of abortive cones and other characters that are determined mainly in the spring of the pollination year. These characters account for a very high level of variation in the total seed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4.
Collections made in the course of long-term field studies on ecology of the northern mole vole Ellobius talpinus Pall. in the Ural Region and neighboring areas (more than 2000 individuals from 24 points of the species range) were used to analyze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its coat color (color morphs). On the basis of long-term observations (1985–1999) on marked animals from a polymorphic population (Kurtamyshskii raion, Kurgan oblast), the life spans of males and females and the dependence of life span o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tructure were estimated in animals of different color morphs. Each color morph of E. talpinus was shown to have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age structure and migrations.  相似文献   
5.
6.
Summary The leaf gland volatile oils of ten sweet gale plants from a Scottish population were extracted in early summer. The results differed notably from reports of other populations in respect of the sesquiterpenes, -elemenone and germacrone, which wer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volatile oil. Three dihydrochalcones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e volatile oil. Variation within the population existed,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germacrone. Five plants were resampled in late summer and exhibited a marked reduction in -elemenone, a lesser reduction in germacrone and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s of some monoterpenes.  相似文献   
7.
北京南部城区PM2.5中碳质组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北京市大气PM2.5中碳质组分特征,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污染较重的南部城区进行了PM2.5连续采样,对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大气PM2.5、OC和EC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4.2~366.3、0.9~74.5和0.0~5.5 μg ·m-3,平均浓度分别为(77.1±52.1)、(11.2±7.8)和(1.2±0.8)μg ·m-3,碳质组分(OC和EC)整体占PM2.5的16.1%.OC质量浓度季节特征表现为:冬季[(13.8±8.7)μg ·m-3] > 春季[(12.7±9.6)μg ·m-3] > 秋季[(11.8±6.2)μg ·m-3] > 夏季[(6.5±2.1)μg ·m-3],EC四季质量浓度水平均较低,范围为0.8~1.5 μg ·m-3.二次有机碳(SOC)年均质量浓度为(5.4±5.8)μg ·m-3,四季贡献比例范围为45.7%~52.3%,年均贡献为48.2%,凸显了二次形成的重要贡献.随污染加重,尽管OC和EC贡献比例均降低,但浓度水平却成倍升高,OC和EC浓度在严重污染天分别是空气质量为优天的6.3和3.2倍.与非供暖时段相比,供暖时段PM2.5、OC和SOC浓度分别增加了14.4%、47.9%和72.1%,体现了OC对供暖季PM2.5污染的重要贡献.PSCF分析表明,位于北京西南的山西省和河南省部分区域是PM2.5和OC的主要潜在源区,且PM2.5潜在源区更为集中;EC的PSCF高值(>0.7)区域较少,主要位于北京南部,如山东省和河南省部分地区,且北京市及周边地区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柳州市核心区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规律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了2018年全年研究区内6个自动监测站点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的浓度监测数据和气象站气象数据,并对28次超标日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①核心区颗粒污染物污染较为严重,且以PM_(2.5)为主的细颗粒污染物仍为柳州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各污染物月均浓度季节差异显著,除NO_2外柳州大气污染物浓度下降明显,指示柳州市多项节能减排综合整治措施成效显著;PM_(2.5)、PM_(10)、CO受早晚高峰期影响,浓度日变化均呈双峰型;NO_2在不同季节峰型不同,作为O_3前体物其浓度日变化与O_3相反,呈现"早峰午谷"的变化趋势.②通过对污染物浓度插值发现,由于核心区主要工商业区位于西部且处于主导风向下风向,故PM_(2.5)和SO_2浓度西北高、东南低,PM_(10)、NO_2和CO浓度西南高、东北低;核心区东部的山区为O_3生成带来大量前体物,使O_3浓度东南高、西北低.③由于气候特征,核心区春、夏季主要气象因素均为降水量;秋季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速,风速与污染物的负相关关系表明了风的扩散效应;冬季大部分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人为因素对污染物的影响大于气象因素;核心区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局地排放和区域传输,且南北主导风向对大气污染影响最大.④HYSPLIT模型结果指示柳州超标日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珠三角地区,且陆源颗粒物浓度普遍比海洋源高,来自南部的远距离输送气流颗粒物含量最低,表明远距离输送为影响颗粒物传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河流是流域氮磷营养盐的主要输出途径之一,准确掌握其通量变化和驱动因素对流域营养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滇池主要入湖河流宝象河为例,基于周水质观测数据和逐日水量数据,构建了河流氮磷通量LOADSET模型.估算了宝象河不同时间尺度(日、季、年)TN和TP的通量,评估了4种低频水质采样和极端气候指数对河流氮磷通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8年宝象河的TN和TP年通量分别为270.49 t和11.19 t,存在显著的年内差异,夏季是通量最高的季节,分别占TN和TP年通量的40.78%和41.96%.②基于LOADEST模型的低频水质采样的氮磷估算结果与高频采样差异较小,宝象河TN、TP通量估算受采样频率影响较小.③宝象河的TN和TP通量变化受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低气温极大值、最高气温极小值和平均温差7种极端气候指数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饮用水O3-BAC深度处理工艺过程中细菌群落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以我国南方某O3-BAC深度处理工艺水厂为研究对象,采用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夏季和冬季各工艺单元出水及滤砂和活性炭生物膜等细菌群落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出厂水pH、浊度、CODMn、菌落总数等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夏季细菌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冬季,活性炭生物膜的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滤砂生物膜;混凝沉淀、臭氧化和消毒是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工艺单元.水样和生物膜样品绝对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且主要菌门组成大体相同,但细菌群落门水平相对丰度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属水平上差异则更为明显.此外,检测到的条件致病菌属主要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且其所占核心微生物OTUs数目不受季节性影响.水温和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是显著影响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水质参数.以上研究结果表明,O3-BAC深度处理工艺过程中细菌群落具有时空变化特性,并可为饮用水微生物安全保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