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市饮用水源地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PE-HPLC-MS/MS),对南京市饮用水源地抗生素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个采样点总浓度为0.56~1994.96 ng·L-1,共检出5种大环内酯类、13种磺胺类、3种四环素类、8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平均浓度为0.30~37.07 ng·L-1,其中检出浓度最高的抗生素为环丙沙星(CIP),浓度为317.60 ng·L-1,检出率最高的抗生素为克林霉素(CLI),检出率为88.24%.与国内部分河流相比,南京市饮用水源地水体中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浓度处于较高水平.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点位S7具有最高的联合风险熵值(24.58),氧氟沙星(OFX)的风险熵值最高,达到13.06;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9种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熵QH为1.70×10-3~9.47,强力霉素(DOX)、诺氟沙星(NOR)、恩诺沙星(ERX)、CIP和OFX对大部分年龄段的人体健康具有高水平风险.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内4种农用地类型的653个表层土样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相关标准,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对标准中所涉及的Cu、Cr、Cd、Hg、As和Pb共6种重金属元素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结合用地类型确定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适宜性土壤分区.结果表明:除元素Cu、Cr和As外,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除元素As和Hg外,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元素Cu、Cr、Cd、Hg、As和Pb的平均浓度均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但Cd污染已处于安全警戒线内,应高度警惕和严格监管园区内该元素的污染.水田、旱地和果园的土壤环境均以尚清洁为主,其他园地的土壤环境以轻度污染水平为主.部分水田存在一定程度的Pb污染(轻度)、Hg污染(中度)和Cd污染(中度),旱地存在一定程度的Hg污染(中度)和Cd污染(中度),果园和其他园地的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Cd的轻、中度污染.全区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土壤面积为12.47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3.64%,旱地、果园、水田和其他园地中符合该标准的面积分别占各自总面积的84.83%、68.07%、56.51%和42.09%.4种用地类型的土壤环境生态风险水平均以低等为主,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70%.Cd和Hg在园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中占有较大的贡献率,应列为优先控制污染元素并对其生态效应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沈阳市郊区环境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于2017年8月24日—9月2日采用2,4-二硝基苯肼固相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沈阳市郊区醛酮类化合物进行观测分析,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部分有毒有害醛酮类化合物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利用比值法对醛酮类化合物的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醛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日均值范围为23.16~38.38 μg/m3;质量浓度最高的4种醛酮类化合物依次是丙酮、甲醛、正丁醛和乙醛,其质量浓度日均值的平均值分别为8.71、5.90、5.48和2.95 μg/m3.对·OH消耗速率(LOH)贡献较大的醛酮类化合物物种是正丁醛、甲醛和乙醛,臭氧生成潜势贡献(OFP)较大的醛酮类化合物物种是甲醛、正丁醛和乙醛,在研究区影响醛酮类化合物光化学反应活性的物种主要是甲醛、乙醛和正丁醛.研究区观测期间,环境空气中甲醛和乙醛的致癌性风险值分别为1.18×10-5和5.91×10-6,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乙醛的非致癌风险值为0.05,对暴露人群不存在非致癌风险.在研究区的一次臭氧轻度污染过程期间,环境空气中的甲醛和乙醛受天然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二次转化的影响减弱,甲醛、乙醛和丙酮受到炼焦工业和机动车等人为源排放的影响增强,而正丁醛主要受当地精细化工产业排放的影响.研究显示,沈阳市应加大对炼焦工业、精细化工和机动车来源排放醛酮类化合物的管制,以降低环境空气中活性醛酮类化合物及有毒有害醛酮类化合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煤气化技术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煤气化──无烟燃烧技术”及其在小型工业锅上的应用,为解决我国煤烟型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包头市居民吸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搞清包头市居民的吸烟情况。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表的要求,由卫生医师逐户、逐人询问调查对象吸烟情况、吸烟量和被动吸烟状况,以及与吸烟有关的年龄、性别和住址,将核实后的调查资料按统一设计程序,采用SAS统计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处理。调查结果表明:市区居民吸烟率为38.34%,农牧区居民的吸烟率为50.68%,男性高于女性;吸烟量多在10支以上、25支以下,以农牧区每日吸烟量超过10支者所占比例最大(63.16%),且男性居民25岁组以后达到高峰一直维持到60岁组;女性居民的被动吸烟者和被动吸烟量较男性多。结论:居民的吸烟状况在性别、年龄、城乡和受教育情况等方面有不同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重庆市大气污染(SO_2、NO_x、TSP)的特征,报导重污染区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明显低于相对污染区(P<0.00001),污染区儿童体内免疫功能下降;发现暴露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酸沉降物、被动吸烟、燃煤)时,对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远大于它们单一因素的作用(P<0.00001),经逐步回归分析,得Y=401.6869-68.1306X_5-42.3868X_1-20.8466X_4(r=0.7681,F值=185.08,P<0.00001);并针对重庆市大气污染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烟草粉尘爆炸特性,对我国烟草加工系统粉尘爆炸危险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Air pollu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hazards are often imperceptible and need to be made publicly visible. The paper argues for the importance of visualizations in drawing public attention to imperceptible hazards and in providing the public with access to empirical data describing the risks. It also argues for critical inquiry into hazards’ selective visibility as it is produced by visualizations. The impact of visualizations and their selective visibility are considered through the example of a public art project called Particle Falls installed in 2014 in Pittsburgh, a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of both ignoring air pollution and working to ameliorate this problem. I examine the impact and selective visibility of Particle Falls by considering the underlying production of data, as well as context and support systems for this visualization, and by comparing it with other visualizations of local air quality.  相似文献   
9.
黄河岸边土壤中类二(口恶)英类多氯联苯污染现状及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宏  卢双  张旭  裴晋  鲁垠涛 《环境科学》2018,39(1):123-129
研究了全黄河范围内40个国家重点控制断面岸边土壤样品中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dioxin-lik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DL-PCBs)的污染现状,并利用毒性当量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定量描述黄河岸边土壤中DL-PCBs对沿岸居民的毒性风险、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黄河岸边土壤中各采样断面岸边土壤中ΣDL-PCBs的含量(以dw计,下同)范围为:0.37~7.17 ng·g~(-1),均值为0.38 ng·g~(-1).毒性风险计算表明,黄河岸边土壤中DL-PCBs的毒性当量范围为:0.00~30.31 pg·g~(-1),均值是13.63 pg·g~(-1),基本不会对沿岸居民产生毒性风险;健康风险模型计算表明,黄河岸边土壤中DL-PCBs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均未超过美国EPA规定的限值,基本不会产生明显的健康风险.相比而言,黄河中游沿岸居民更易受到DL-PCBs危害.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过程中,由于对污染源的轻视最终造成极大的污染后果,分析污染生成过程对戒烟人群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针对环境污染过程的警示作用提出戒烟人群的心理警示作用模型.建模过程中对四项衡量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经过模型修订最终完成警示模型的构建.使用构建的模型对戒烟人群进行心理警示评估.通过试验分析可知,建立的警示模型在通常状态下能够对戒烟人群达到警示督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