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14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436篇
基础理论   5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口切变锋引起的滩槽泥沙交换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切变锋是河口湾锋系中最为常见和最易观察到的锋面类型。本文对长江口的切变锋进行现场观察和滩,槽同步水文资料分析,简述了长江口切变锋发生的部分和基本特性,提出了切变锋引起的滩,槽泥沙呈现螺旋形交换形式等论点。  相似文献   
2.
黑河中下游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河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分析该区域的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明确其主要的影响因子贡献,对于指导荒漠化防治、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十分重要.该研究基于修正风蚀方程(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一元线性回归斜率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GIS技术,分析了2000—2017年黑河中下游防风固沙功能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黑河中下游年均防风固沙量为3.2×109 t,年均防风固沙功能约为2.44×104 t/km2;防风固沙量总体呈增强趋势,年均增加6.67×107 t,年均变化率为1.85%.②区域防风固沙功能呈现中游较强,向下游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防风固沙功能较高区约占研究区面积的31.54%,一般区占20.77%,较低区(北部荒漠区)占47.69%;甘肃省张掖市和嘉峪关市防风固沙功能呈增加趋势,回归方程系数(slope)为0~26.29%,占总面积的12.51%;额济纳旗东北部和甘肃省高台县中部防风固沙功能呈下降趋势,回归方程系数为-17.17%~0,占总面积的23.30%.③防风固沙功能主要影响因子中,风力因子最主要,贡献率为30.04%,其次为积雪覆盖、土壤湿度、植被覆盖,贡献率分别为24.57%、24.26%和21.13%.研究显示,防风固沙工程应综合考虑气候变化、植被覆盖、土壤特性及人类活动的复合影响,实行具有空间差异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d discusses SO2 (ppbv)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combined with meteorological data (mainly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for a five-year campaign (1996 to 2000), in a site near an oil refinery plant close to the city of La Plata and surroundings (aprox. 740.000 inh.), considered one of the six most affected cities by air pollution in the country. Since there is no monitoring network in the area,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medium term accumulated data that enables to determine trends by analyzing together gas concentrations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ehaviour of the predominant winds of the region in relation with potential atmospheric gas pollutants from seasonal wind roses is possible to carry out from the data. These results are complemented with monthly averaged SO2 measurements. In particular, for year 2000, pollutant roses were determined which enable predictions about contamination emission sources. As a general result we can state that there is a clear increase in annual SO2 concentration and that the selected sit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key site for future survey monitoring network deployment. Annual SO2 average concentration and prevailing seasonal winds determined in this work, together with the potential health impact of SO2 reveals the need for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involving particulate matter an other basic pollutant gases.  相似文献   
4.
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和黄河下游河床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其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加之晋陕蒙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开发,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鉴于治黄和煤田开发及生态环境整治的紧迫需要,以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小流域为试区,分析研究了该区水蚀风蚀时空分布规律及脆弱生态环境特征,提出以防治水蚀和风蚀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防蚀固沙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风能资源评估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风能资源、利用风力发电在我国虽然只有数十年,但其发展却很快,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风能资源评估作为风电资源开发的前提,是风力机选址的关键。介绍了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工具,利用SQL Server为数据库开发而成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经实践证明,本系统缩短了风能资源评价周期,提高了数据处理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政和—大埔断裂带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不同地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有所差异,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即:①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1),发生于中、下地壳,是顺层剪切(固态流变)的结果,为纯韧性变形,②印支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2)——政和—大埔断裂的形成,以平移型剪切为主,形成S——C糜棱岩,为半韧性变形环境;③印支末期—燕山早期逆冲—推覆作用(D_3),为多层次逆冲推覆,东部所谓的“天窗”部分为这一时期逆冲岩片的残留体,随着早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逐渐过渡到伸展拆离环境,同时西部推覆体后缘出现拉张,形成有限的火山岩盆地,为半脆性—脆性变形环境;④燕山期(—喜山期)伸展—拆离作用(D_4),在相对年轻的拆离断层之下出露变质核杂岩(如稻香组和熊山岩体),并形成裂陷盆地堆积(梨山组),东部部分“天窗”属这类成因,形成环境跨度大,为半韧性→半脆性→脆性。  相似文献   
7.
对张八岭地区的构造特征、演化及其动力学有不同解释。通过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从地层、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浆岩、构造变形和变质等研究认为.该区从中新元古代起,经历了成谷、沉积.下沉、顺层剪切、深部熔融、塑性流动、层间褶皱.叠加折劈、宽缓褶曲、逆掩推覆,壳层滑动、熔融成浆、聚浆热隆、侵入或喷发.剥蚀夷平、堆积充填等铸成现今地貌景观.引起上述构造特征和演化的动力源自重力、热力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惯性离心力等的结合与转化,它们在每个阶段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产生不同构造特征,推动区域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西坡风灾干扰区的恢复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白山西坡发生的灾害性风灾干扰,一方面给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加强保护和加速恢复的新课题。文中分析了风灾干扰区的更新格局和过程以及干扰后处理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从立地和景观水平促进更新恢复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京津风沙源区防风固沙功能的时空变化及其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风固沙功能是京津风沙源治理成效的关键监测指标。以往研究注重局地防风固沙功能的评估,对全区防风固沙功能的时空变化与内部差异揭示不足。基于京津风沙源区多期遥感数据,采用修正风蚀方程与GIS空间统计技术,评估分析了2000-2015年防风固沙功能的整体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京津风沙源区年均防风固沙量为28.98亿t,防风固沙能力为68.24 t/hm~2,且均随年份变化波动增加,年均增速分别为1.10%和0.71%;(2)京津风沙源区防风固沙能力呈西北高、东南低趋势,有49.06%的区域防风固沙能力高于70 t/hm~2,评估期内有54%的区域防风固沙能力明显提高;(3)浑善达克沙地亚区、典型草原亚区和荒漠草原亚区的防风固沙量累计为全区防风固沙总量的88%,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亚区和晋北山地丘陵亚区的防风固沙能力提升最显著;(4)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和乌兰察布市的防风固沙量合计占全区防风固沙量的77%,朔州市与包头市防风固沙能力较高,北京市与天津市防风固沙能力增速较高。因此,未来应重视分区施策治理与西部和北部防风固沙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升情况,完成电机散热能力评估,为电机散热优化和工程通风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模拟驱动机构实际运行环境,在断风条件下进行自然散热温升试验,获取电机温升最大工作模式,并在该模式下进行2种风速条件下的通风试验,获取定子绕组的平衡温度.当定子绕组达到热平衡后,切断通风,进行断风试验,获取最大断风时间.结果 电机温升最大时,工作模式为三相通电,增大风速可降低定子外壁温度,提高定子绕组与定子外壁的温差.三相通电工况下,5 m/s和8 m/s风速下最大断风时间分别为15 min和22 min.结论 开展了电机温升试验研究,获得了典型工况下电机的温升状况,为电机散热优化和工程通风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