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52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370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粗放型绿色屋顶基质层对降雨出流水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粗放型绿色屋顶基质层对雨水出流N、P、COD和SS淋失的影响,根据华中地区降雨强度和水质实际情况,构建了3种不同基材配方的绿色屋顶基质层,在9场模拟暴雨下进行绿色屋顶的基质出流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各绿色屋顶设施对TN、NH4+-N、NO3--N和SS都有较好的削减作用,但对TP和PO43--P淋失现象明显,绿色屋顶的出流中以颗粒态P和溶解态N为主;去除出流中SS,对净化COD效果显著;生物炭的添加对出流污染物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能有效缓解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高的问题,同时能显著增加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厚度为5 cm的绿色屋顶出流水中N和COD较10 cm厚度低,但其SS出流平均浓度偏高,且植物后期不能维持良好的长势。粗放型绿色屋顶设施运行稳定后截污效应良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地块汇水区颗粒污染物的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海绵工程建设多集中在地块汇水区单元内开展,通过多个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协同完成地表径流水质水量的调控,但基于地块汇水区尺度下城市面源污染的产生和控制效果鲜有报道.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硬化率地块汇水单元内的面源颗粒污染物晴天累积、降雨冲刷、地表径流及径流输出负荷状况.结果表明,地块汇水单元内硬质路面是面源颗粒污染物贡献的最主要的下垫面类型,中硬化率(61.1%)地块和高硬化率(73.6%)地块路面街尘累积量分别约占汇水区单元的88.4%(2.22~12.51 g·m~(-2))和90.1%(4.99~33.43 g·m~(-2)),对径流SS的输出贡献比率分别约为91.7%(0.97~7.34 g·m~(-2))和90.5%(0.92~18.77 g·m~(-2)),降雨径流SS污染负荷占比分别约为95.2%和83.1%,经LID设施处理后输出径流污染负荷约为地表径流的24.0%和40.2%.硬质路面的街尘晴天累积及降雨冲刷以150μm为主,地表径流及输出径流则以50μm粒径段为主,同时地块不透水比例的增加,细粒径(105μm)颗粒物的累积及冲刷分布增大(24.4%和106.4%),而粒径50μm的颗粒物在路面径流中的分布减小(12.4%).屋面的街尘累积、冲刷及降雨径流的粒径分布状况与硬质路面大致相似,但中硬化率地块(1 000μm)和高硬化率地块(250~450μm、45μm)在3个粒径段范围的颗粒物累积和冲刷相较于路面街尘粒径分布明显增加(1 000μm:58.1%和108.5%; 250~450μm:72.9%和41.8%;45μm:59.2%和64.8%).以上结果揭示了颗粒污染物在地块汇水区尺度下的污染全过程(累积-冲刷-输出)分布及LID设施对地块整体SS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可为地块汇水单元内LID设施工程绩效的科学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点源污染控制的不断完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日益突出,对城市水体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对国内外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模式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了双重控制模式,以期为我国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与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用ANDERSEN生物粒子采样器在北京市西单观测了大气细菌粒子的粒度分布及降雨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大气细菌粒度呈偏态分布,降雨可明显降低>8.2μm的大气细菌粒子的粒数百分比。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核爆炸和核事故等原因产生的放射性烟云,围绕着地球运动。烟云中的放射性粒子,将逐渐沉降到地面。天空降雨时,雨水将空气层内的放射性粒子加速冲刷到地面,这样,就给饮用雨水的居民健康带来影响。因此,雨水的放射性浓度测量,在核武器的防护和日常的放射性防护工作上,有一定的意义。二、样品的采集、制备和测量在1974、1976、1977、1978、1980五年期间,我们采集并测量了一些雨水样品,并与对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影响截流倍数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合理的截流倍数计算方法。通过某城市实例分析.发现合流制截流倍数应综合考虑合流水量.截流规模.排放污染物总量、水体排放要求及水体自净能力等,最终通过计算比较后确定。  相似文献   
7.
砷是一种有毒元素,自然界较常见的砷为三价或五价,三价砷有强毒性,五价砷毒性较弱.先进行前期处理将三价砷氧化为五价,以备下一步砷的去除.为此,试验用纯氧、双氧水使用2种氧化剂,将三价砷氧化成五价并比较不同温度、酸碱环境、氧化剂浓度、是否添加催化剂铜等参数.发现碱性环境较酸性环境有利砷的氧化,双氧水氧化效果比纯氧好,可能是它的反应活化能远小于纯氧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民国前期(1912-1927)荆江两岸地区水灾频仍.在荆江两岸地区1912-1927年洪水灾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统计方法和理论分析了这一时期洪水灾害的若干特征,即普遍性、连续性、积累性和区域性四个特征.对洪水灾害基本特征及其规律的探讨至今对于有效的进行水患治理与防治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模拟降雨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富集机理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通过模拟降雨径流实验,在72mm/h的大暴雨备件下,研究侵蚀性颗粒从土壤中的径流流失过程及其对磷的富集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深积物中不同粒长团聚体的组成和原来土壤中的组成有很大差异。径流流失的沉积物主要以0.25mm以下的团聚体为主,径流中80%以上的磷以颗粒态形式流失,而颗粒态磷的60%-90%随0.1mm以下的团聚体流失。不同粒径团聚体对磷的富集作用和富集系数不同。模拟实验建立了沉积物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10.
连续性降雨PH值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夷 《上海环境科学》1996,15(2):34-34,44
随着大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酸雨出现的频率增加。我国把酸雨研究列入了“八五”科研工作重点,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以上海市南市区1985年至1994年的降雨资料,对连续性降雨pH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1 时间、地点及方法 于1985年至1994年间,用国家环境保护局编写的《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测定了上海市南市区降雨的pH值及降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