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192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407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引起了全球性大流行,其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在不同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测出,环境作为SARS-CoV-2的潜在传播媒介持续受到关注.综述了SARS-CoV-2的传播途径、环境检出情况、环境生存力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流行病学和消毒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研究.SARS-CoV-2能够稳定存活于特定环境介质一定时间,根据不同环境选用针对性的消毒控制方法能有效提高疫情防控能力.SARS-CoV-2以多种方式污染环境,离开宿主后能在环境中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其生存力受温度、相对湿度、环境介质物理性质、光照、空气污染物、消毒残留物等多方面的影响.环境水体中SARS-CoV-2核酸与疫情暴发存在一定相关性,现有消毒技术通过不同机制对SARS-CoV-2产生不同强度的杀灭效果.因此,加强SARS-CoV-2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归研究,摸清环境传播的影响因素,能更好地切断SARSCoV-2的潜在传播途径;此外加强...  相似文献   
2.
从受氮污染浅层含水层介质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XK51,经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脱氮性能结果表明:XK51为兼性反硝化细菌,能在好氧或缺厌氧条件下高效反硝化脱氮,最大和平均反硝化速率分别为27.3,4.4 mg/(L·h),硝酸盐脱除率为95.3%;该菌株同时具有较高异养硝化能力,最大和平均硝化速率分别为4.2,1.4 mg/(L·h),氨氮脱除率为98.5%。XK51最佳碳源为柠檬酸三钠,适宜生长温度为28~35 ℃,最适温度为30 ℃;适宜生长pH为6.5~8.0,最适pH为7.0。XK51可同时进行异养硝化及同步硝化-反硝化,培养期间未出现明显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累积,在含氮污废水处理和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方面具有潜在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密封舱室热防护效率与其内饰材料表面发射率的关系,分析内饰材料发射率对其表面温度、舱室内温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密封舱室和加热测量装置,对内饰材料表面及舱室内温度进行测量。结果当内饰材料发射率为0.09时,内饰表面温度为141.2℃,舱室内平均温度仅为90.8℃;内饰材料发射率为0.91时,内饰表面温度为124.4℃,舱室内平均温度为109.1℃。结论试样表面温度随材料发射率的提高而降低,舱室内部空气平均温度随材料发射率的提高而升高;试样表面温度与舱室空气平均温度的温度差随材料发射率的提高而减小;同时,相同试样表面温度与舱室平均温度的温度差随加热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传统工艺的塑料生产不仅依赖石油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同时给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近年来生物基聚合物(聚(3-羟基-3-戊酸酯)-PHBV,聚乳酸-PLA)日渐成为传统石油基塑料的替代产品.本文采用呼吸测试手段,旨在揭示均质复合材料在不同环境介质(土壤、熟化堆肥、水体)条件下及有机添加剂(木质素),无机添加剂(蒙脱石)和天然有机物链增长剂(Joncryl)作用下的生物降解特征.结果表明:当链增长剂Joncryl添加量为5%时,对所有介质PHBV和PLA复合材料产生显著抑制作用.Joncryl添加量为0.2%时,未对所测样品的生物降解行为产生干扰作用.在熟化堆肥介质中,PLA复合材料比PHBV基质混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明显降低.有机木质纤维添加剂(榛子壳粉末)单独在聚合物中添加或者和链增长剂Joncryl以及非有机添加剂(Dellite72T)共同作用下都可促进PLA聚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容连接性.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添加剂在不同介质中以二元或三元添加的方式对生物降解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将为新型材料使用后的生物降解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绿色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以绿色政策工具为手段,以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各种策略组合。绿色产业政策鼓励企业绿色创新,强调以创新驱动的方式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绿色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存在严重缺口。文章将201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视为一次外生冲击,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该政策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与非试验区企业相比,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同时,绿色金融产生的信贷资源配置效应,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源从重污染行业流向绿色清洁行业,这不仅缓解了试验区非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也加重了污染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倒逼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在引入企业生命周期动态视角后,结果显示,试验区设立更易诱发制造业行业中成熟期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地,从地区市场环境和企业所有制等角度对绿色金融的异质性作用进行了探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创新激励效果在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更高的分位区间以及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基于上述政策效果的评价结果,目前中国政府制定的以绿色金融为主要手段的区域型绿色产业政策能够在内化环境外部性成本的条件下,实现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但是,在未来还需精准化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不断丰富和完善试验区内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该研究为绿色金融在环境污染治理标准和治理体系中争取“一席之地”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于绿色产业政策视角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6.
多介质环境目标值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多介质目标德的SAM/Ⅰ的方法。多介质目标值包括环境目标值和排放目标值。点源分析包括SAM/ⅠA,SAM/ⅠB,SAM/Ⅰ,SAM/Ⅱ。在缺少环境质量标准的情况下,使用多介质环境目标值有较强的适用性,且具有省时、省力、经济等特点。本文将多介质目标值的SAM/ⅠA点源分析方法引入聚氯乙烯生产废水的环境评价中,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此文主要研究了易裂尺寸范围内的45钢工件的超细化热处理。结果表明:45钢工件在易裂尺寸(5mm~11mm)范围内进行循环淬火时,淬火介质直接影响45钢工件的超细化热处理质量,易裂尺寸范围内的45钢工件,采用肥皂水在830℃循环淬火四次加680℃反复回火后,其超细化热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粘性压力成形技术是金属板材成形领域里新近出现的一种先进的加工工艺。对双面施放粘性介质的板材胀形进行了模拟研究 ,在双面施放介质的板材粘性介质胀形时 ,排放孔位置分布对毛坯成形过程有明显的影响。排放孔位置分布的不同造成模腔内介质的速度场不同 ,进而导致板材不同部位的流动速度的方向大小发生变化 ,最终使成形件的厚度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环境介质中铊的分布和运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铊在岩矿石、土壤、植物、动物及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和运移机理及一些生物效应。在矿床中 ,铊主要分布在低温热液铊、铅、锌、锑、汞、砷等矿床中 ,铊的富集与其亲硫性及有机质密切相关 ,[TlCl4 ]-是铊迁移的主要形式。在土壤中 ,铊主要以水溶态、硫化物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 ,水溶态的铊容易迁移。在植物中 ,铊的运移与钾在植物中的传输有关。在动物中 ,铊对各组织器官的亲和能力依次为 :肾 >睾丸 >脾 >前列腺 >毛发。在大气中 ,铊主要以TlF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