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佘山地震基准台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山地震台位于我国最大城市——上海市西南松江区佘山脚下,是中国地震局Ⅰ类基准台,现有测震、地磁、地形变等观测项目。佘山地震台的前身是上海徐家汇地震台(Observation Zi-Ka-Wei)。1870年法国天主教会为航海导航需要,在徐家汇建立了天文与气象观测台,1874年开始地磁观测,1904年增设地震观测,是我国最早开始地震地磁观测的台站,也是世界上十六个古老台站之一。  相似文献   
2.
安丘台电磁波观测的震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安丘台电磁波仪在安丘境内3.3级地震和辽宁省岫岩5.6级地震前异常反映情况的详细描述,提出了电磁波仪的临震异常行征和发震机理,给出地震预报的时间范围和震震级预测。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哪些地震监测方法和手段?地震仪是如何记录地震的?各地震台测定的地震震级有时为什么不一致?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怎样划定的?为什么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地震预报的现状与水平如何?我国对地震预报发布有哪些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工作者中,无人不知我国的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鹫峰地震台;无人不晓主持鹫峰地震台工作的是李善邦先生。对于鹫峰地震台的筹建人,我国现代地震科学的开拓者翁文灏先生则知者不多,对于捐献鹫峰台址地产的林行规律师,知者更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5.
减灾短讯     
《防灾博览》2004,(5):45-47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于2004年6月17日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第409号国务院令颁布,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新华社7月4日受权全文播发《地震监测管理条例》。 条例共6章40条,分别为总则、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和建设、地震监测台网的管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法律责任、附则。 条例规定,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地震监测台网组成。下列建设工程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一)坝高100米以上、库容5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6.
被普遍记录的最小震级是表征地震检测能力的重要标志。基于地震频度-震级关系统计了地震观测系统的检测率。引进了相应于70.7%检测率的系统震级下限参量Mr以定量表征地震实际观测能力。以1970-2009年4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观测目录为基础数据,分三个时间段客观统计了地震台网的观测水平,展示了中国大陆地震检测能力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7.
南京基准地震台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管理的最早地震台站之一,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南京基准地震台地处著名的南京市中山陵风景区内,周围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环境得天独厚。台站设有测震、地磁、地电、形变、短水准观测项目,是一个综合型的地震监测台站,并承担着全球大震速报、全省地震速报、地震前兆监测任务及与国际、国内资料交换的任务。在南京基准地震台的历史变迁中,始终把地震监测、科学研究放在第一位,留下了珍贵的地震观测资料,为我国地震事业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地震观测环境的概念入手,具体阐述了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的划定;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加强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危害地震观测环境。地震前兆信息是弱信号信息,必须采用精密仪器设备来捕获地球物理场、地壳形变场、地应力场、地球化学场等的变化信息;同时.记录地震波的仪器也要求有足够的精确度,以便识别并分离出来自地球深部的更多信息,这就要求地震监测仪器本身具有很高的抗十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有影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存在.  相似文献   
10.
马瑾 《防灾博览》2009,(6):18-19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地震工作从无到有,地震队伍在不断壮大,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的历程。而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发生在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引起地震工作者们的认真反思:多年来的地震工作布局有什么不足之处,哪些需要改进?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本文仅就以下三方面做一个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