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70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和—大埔断裂带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不同地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有所差异,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即:①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1),发生于中、下地壳,是顺层剪切(固态流变)的结果,为纯韧性变形,②印支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2)——政和—大埔断裂的形成,以平移型剪切为主,形成S——C糜棱岩,为半韧性变形环境;③印支末期—燕山早期逆冲—推覆作用(D_3),为多层次逆冲推覆,东部所谓的“天窗”部分为这一时期逆冲岩片的残留体,随着早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逐渐过渡到伸展拆离环境,同时西部推覆体后缘出现拉张,形成有限的火山岩盆地,为半脆性—脆性变形环境;④燕山期(—喜山期)伸展—拆离作用(D_4),在相对年轻的拆离断层之下出露变质核杂岩(如稻香组和熊山岩体),并形成裂陷盆地堆积(梨山组),东部部分“天窗”属这类成因,形成环境跨度大,为半韧性→半脆性→脆性。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温加工成形技术及其特点,并以厚壁容器简节成形为例介绍了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受侧向土体位移斜桩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维有限单元法分析了斜桩受侧向土体位移的特性。变动柱和土体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桩的柔度、侧向土体位移的大小、桩顶约束条件、土体位移形状和土体移动层厚度等对斜桩的影响。刚性桩的挠度小于柔性桩,但弯矩和剪力大于柔性桩。斜桩非线性弹簧的土抗力—位移关系(p-y曲线)表现为双曲线特征,可基于直桩的Winkler地基反力法对斜桩进行简化计算分析,但应对直桩的极限土抗力值进行修正,以期更好的反映斜桩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洪涝灾害是长三角地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开展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研究,可为加快该地区韧性城市建设、实现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运用强制确定法、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环境四个维度对2008~2018年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时间序列上,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韧性指数均值从0.256 5增加到0.354 2;城市间韧性指数差异程度有所增大,韧性水平处于非均衡化发展阶段。(2)空间格局上,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水平存在明显分异,呈现“中心-外围”韧性递减的分布特征;各韧性等级城市数量结构从以上海为核心的单核分布模式向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为核心的橄榄型分布模式演变。(3)空间关系方面,除2009年外,长三角地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指数均具有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全局莫兰系数偏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并且经历了“分散-集中-分散”的变化过程;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指数局部空间集聚现象显著的城市数量约占20%,其中“低-低”集聚类型区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构建农村社区气候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位于秦岭陕西段的关中和陕南地区6市34县的农村社区问卷调查和政府部门访谈资料,对秦岭区域农村社区气候韧性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经济韧性、制度韧性、工程韧性、社会韧性和生态韧性对秦岭区域农村社区综合气候韧性的贡献递减,并且经济韧性表现出显著的地区间差异性;秦岭区域社区气候韧性一般或较差的地区,需要从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经济发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部门防灾减灾救灾协同制度保障途径进一步提升该社区韧性水平,科学应对秦岭区域气候生态和气象灾害风险,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7.
锂已成为新能源革命的驱动力,国际社会共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资源之一,其生产和消费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从贸易网络结构韧性的角度出发研究锂产业链,对优化产业布局,锻造强韧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构建“度分布-度关联”双变量贸易网络结构韧性演化评价模型,对比分析了2000—2021年全球锂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贸易网络结构韧性类型及演化趋势,并针对美国制造业回流等现实背景,对全球锂产业链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论表明:(1)就节点度而言,中国、美国和欧洲是全球锂产业链贸易网络中最为活跃的国家及地区,其贯穿了锂全产业链的全球贸易。(2)就网络结构韧性而言,上游和中游网络有扁平化趋势,其层级性较低;下游网络立体化特征明显。(3)就网络类型而言,锂产业链上游和中游仍处于同配性网络,下游网络已演化为韧性网络。(4)就网络结构韧性演化水平而言,锂产业链的网络结构韧性一直处于波动变化状态,综合水平表现为上游韧性<中游韧性<下游韧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对策建议:完善相关机制建设,打造产业链良好生态;加大资源保障力度,强化资源自给重要性;深化锂产业链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数字普惠金融为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提升指明新的方向,对保障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农业经济韧性综合水平指数,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分维度看,覆盖广度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小;分区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业经济韧性的推动作用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促进农村创新、创业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水平;传统金融竞争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提升中存在门槛作用,传统金融竞争越激烈,对农业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作用越强。未来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因地制宜协调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农村地区创新、创业活力,引导传统金融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9.
分析使用中的建筑结构抗力的不定性和结构抗力的退化特性。针对结构抗力受腐蚀磨损以及开裂变形而退化的特性,提出了退化结构抗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凝练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脆弱性和风险,同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报告警示全球实现气候韧性发展的机会窗口正在快速缩小,需要迅速采取适应与减缓相结合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应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IPCC报告及主要结论,认识IPCC报告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潜在影响,为继续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