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科学院揭示转基因动物的真正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科学院在新近公布的一份报告中宣称转基因动物食品固然很好,但环境和这些动物本身却要承担来自生物技术的风险。报告编写委员会主席John G.Vandenbergh,一位来自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的动物学家说,这篇长达179页的报告——《动物生物技术:判定源自科学的忧虑》是应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兽医中心的要求撰写的。但Vandenbergh也强调,由于动物生物技术发展如此之快,这篇报告可能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2.
柴寿椿 《安防科技》2003,(12):28-3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科研究所地处武汉市武昌区的城乡结合部,是一家中等规模的研究单位,有职工320人。因为是一家农业研究机构,占地面积超过千亩。家属区也建在院内,包括本所职工、退休职工及职工家属上千人。研究所的大门与湖北大学校门相通用,人员往来频繁。在所内还常住一批搞基建的民  相似文献   
3.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做客第54期文汇讲堂,主讲《海归能推动中国科研改革吗?》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部副总裁鲁白受邀出任对话嘉宾。  相似文献   
4.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ubmersed plant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structure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shallow lakes.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species to take up and store nutrients from the surrounding ambience varies, and hence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might be expected to affect the cycling of nutrients in lake ecosystems. In this study, the uptake of phosphorus by Hydrilla verticillata and Vallisneria natans was studied and compared in monoculture and competitive mixed-culture plantings.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both studied species th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tissues and of whole plants was unaffected by competition. However, the quantity of phosphorus accumulated by whole plants of H. verticillat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ixture culture than in monoculture, while that of V. natans was lower in the mixed cul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 verticillata ha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V. natans, when the two species are grown in competition, and is able to accumulate a greater quantity of phosphorus.  相似文献   
5.
月有阴晴圆缺,人体的机能状态在一天24小时里同样有规律可循。日前,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介绍了人体器官24小时工作表。1:00人体进入浅睡阶段,易醒。此时头脑较清楚,熬夜者想睡反而睡不着。  相似文献   
6.
崔伟宏简历:男,1962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测绘工程学院(技术硕士),现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地球信息科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中国GPS协会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教授协会海洋分会名誉会长,国务院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数字地球与循环经济部主任。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莫斯科民航技术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微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三种真菌能快速清除航空发动机的油垢,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高效、廉价的"生物除垢法".  相似文献   
8.
沈雪 《环境教育》2007,(6):9-10
形势与现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懿:中国工业GDP的增长,主要靠资源和能源投入的重化工业的高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二氧化硫和GDP的增长,要想真正的控制住,难度确实很大。  相似文献   
9.
丁品 《绿叶》2014,(5):55-58
人及其行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环境事件频发的当下,人们容易将人及其行为与自然生态割裂开来,谈及到自然生态就会倾向于一种极端判断——任何人类行为都会对自然生态产生不良影响,人对自然生态的最佳保护方式,是远离自然。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作为自然生态中的成员,人类及其行为是自然生态的有机构成部分。曾经在措池村开展监测和调研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野外科学家刘炎林谈及这样一件事:2005年至2006年,德国马堡大学地理学敢授Georg Miehe曾与中国科学院青藏所合作,在西藏当雄等地开展孢粉学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包括三江源在内的广衰草场上的主要植被嵩草草甸,是数千年来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与之共同演替、进化的结果。收草、家畜、野生动物已经形成了一个共同演替、进化的生物链和生态平衡系统。打破其中一个环节,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观点并不是学者的一家之言,其普遍存在于现实当中。刘炎林指出,国际自然环境保护史上就有过类似案例。  相似文献   
10.
《江苏劳动保护》2005,(11):F0002-F0002
10月28日,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院暨江苏省工业危险源隐患评估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