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1.
为确保冬运安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严格设备防寒过冬制度,加强矿区400km铁路沿线钢轨探伤及检查,重点检查焊缝、接头等易折断的地方,增加超期服役钢轨的检查密度。上图为2008年11月24日,养路工在对铁路钢轨防冻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2.
龙门起重机与桥式起重机在正常行驶中,其车轮轮缘与轨道应保持20mm~30mm的侧隙.当大车运行时,其轮缘与轨道发生挤紧,大大增加了其运行阻力,这就是发生了啃道现象.啃道现象是起重机运行中的一种常见病.轻则致使起重机车轮和钢轨同时加速磨损报废,重则对路轨的固定和基础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啃道极严重时还会导致起重机运行时脱轨,引发重大人身和设备事故.因此,对啃轨现象我们极不能轻视,必须学会对啃轨的判断,弄清原因,从而加以整改,防范起重机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轨缝值与行车速度对车辆通过钢轨接头时产生的振动与噪声的影响程度,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计算模型;该模型的车辆采用整车模型,共10个自由度;轨道结构采用3层弹性点支承有限长欧拉梁模型,共402个自由度;系统的激励大小可由轨缝值和行车速度推导出来,并运用赫兹非线性接触理论计算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采用该模型,结合快速显式迭代积分法和MATLAB6.5强大的矩阵分析功能,对不同轨缝值和车辆行驶速度条件下钢轨接头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为减振降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他是安全的卫士,他是钢轨的医生。他从事钢轨探伤工作20多年,行走超过2万km,检出并处理重伤钢轨超过200处。自1987年从事钢轨探伤工作以来,他所管辖的区段没有过漏检错检,更没有过安全事故。2011年,他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高速列车作用下,由运行质量变化和沿线路方向的弹性基础支撑的非均匀性等所引起的对铁道线路的垂向动态响应。在时域内使用FEA法推导建立了高速列车/线路系统相互作用的运动方程,通过使用数值积分算法,分析了车辆运行速度、移动质量、线路的弹性基础支撑及其非均匀性等参数变化对铁道线路动态性能的影响,通过与通用分析模型结果进行的对比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轨枕失效区域对钢轨的动态响应影响显著,在非均匀弹性基础支撑上钢轨的变形与移动质量的大小成反比,但在均匀基础支撑上钢轨的变形则与移动质量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6.
无论乘坐火车还是地铁,人们在站台上候车的时候,都习惯于站在一条"安全线"之外,它离站台的边缘有1米的距离(离钢轨外侧3米)。这条用醒目颜色标出的线非同一般,它告诫乘客:在列车通过车站或进出车站尚未停稳时,千万别越过这条"线",否则极有可能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7.
四面八方     
淮北矿业铁运处防冻保冬运安全本刊讯为确保冬运安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严格设备防寒过冬制度,加强矿区400km铁路沿线钢轨探伤及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国内目前唯一的、某钢铁公司100 m长尺轨项目大型供风设备的噪声综合治理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钢轨伤损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轨道交通中钢轨的质量、工作状态对整个线路的质量以及行车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笔者在对北京地铁钢轨伤损常见类型和伤损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1号线和2号线运营时间较长,钢轨伤损主要以剥离掉块等疲劳性损伤为主;新建线(13号线和八通线)到目前为止出现的钢轨伤损主要以焊缝伤损及焊点伤损为主要类型。讨论了轨道交通与国铁不同的钢轨伤损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钢轨伤损防治对策,如提高钢轨质量、铺设无缝线路、加强养护维修和做好钢轨探伤检查工作,并提出了钢轨伤损的监测管理和整治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0.
桥式起重机大车车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车轮与轨道产生横向滑动,导致车轮轮缘与轨道挤紧,引起运行阻力增大,造成车轮轮缘与钢轨磨损的现象称为啃轨。啃轨将使车轮与钢轨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严重时还会使起重机脱轨,造成设备和人身伤亡事故,并且对轨道的固定和房梁(或路基)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车轮啃轨的原因及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