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震相识别与分析是地震预报与速报的基础.为识别赣南地区的震相,用震例统计和实例说明了不同距离,不同方位,不同类型的地震震相特征、地震震相与爆破波形的区别,并阐述了如何快速、准确地对有感地震进行速报.  相似文献   
2.
汶川8.0级地震后咸阳市群众恐慌情绪行为与控制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汶川8.0级地震后,咸阳市出现比较严重的群众恐慌情绪,在查找引发群众恐慌情绪主要事件及行为反应的基础上,分析公众产生恐慌情绪的根源,反思稳定群众恐慌情绪行为的应对措施,对今后应对此类事件的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怎样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顾名思义,它比一般的非重点地区要有所加强,并且应该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以及震后恢复与重建工作等方面都有所加强。以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为例,需要加强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1)制定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由于地震是一种很复杂的自然现象,现有的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的地震类型、不同时期发生的地震,其显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些年不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以及相关应急主管单位的重视,以应急准备与应急预案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快速发展,但如何能够将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应急实践,尤其是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是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从实际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置的业务需求与流程分析入手,提出1套具有"应急会商"与"预案交互生成"功能的信息化系统设计方案与实现思路,从业务分析、功能框架、系统架构与数据结构、系统实现等4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系统平台不但从业务层面上具有良好的功能符合性与可操作性,而且从技术层面上具有合理的系统架构与适当的系统扩展性,可为相关的应急管理系统平台的工程建设与系统集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了遥感影像判读技术在地震灾区环境地质灾害评估、土地资源监测、及生态环境恢复重建中的作用,并对地貌植被、建筑、交通、河道水系以及水资源污染等影响的震情判读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今后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震区土地资源规划与生态环境重建、防震减灾和空间信息技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聊古一井地下流体场源兆异常特征及震情预测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古一井由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井孔条件和连续可靠的观测,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实际地震观测资料,该井水化学组分的异常变化对其周围500 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具有良好的映震能力。在对聊古一井自1981-01投测以来观测到的水化学地震前兆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聊古一井水化学异常变化的场源兆特征及异常形成的物理力学机制和地震预报意义。利用上述研究结果,对聊古一井气体总量2003-05~2003-10出现的低值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震情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指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可能受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严重地震灾害损失,需要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区域。自20世纪70印代初期开始,我国建立起年度全国地震会商会制度,对未来一年的地震趋势做出判断,并圈定若干个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的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这些重点危险区作为进一步加强监视、开展震情工作的重点目标。多年实践表明,地震重点危险区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而造成地震损失和潜在震害的却主要在大中城市集中、人口稠密的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监测保障的经验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空气质量保障目标、监测网络、预测预报、信息发布、科研课题等角度,对比分析了南京青奥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4大赛事/活动的空气质量监测保障体系,总结了南京青奥会在空气流动监测车布设、空气质量专家会商与信息发布等方面的经验得失,并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预报会商已经成为保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以精细化空气质量预报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高效可行的区域大气污染管控措施提供关键技术依据。预报会商机制可有效规范区域联动预报会商的开展,在多个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中,预报会商机制已日益完善,尤其是在强化立体化监测网、开展多技术组协同作业、建立多维预报会商流程、提升多种重点污染物预报能力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该文首次系统性探讨国内空气质量保障预报会商机制和经验,以期为今后承办重大活动的地区开展空气质量保障预报会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地震应急通讯保障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东地震应急联动协作区地震应急演练为例,探讨了演练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异地会商、现场音视频实况转播和测震波形实时显示的主要通讯实现方法;通过比较试验,确定采用WiMAX无线通讯方式传输现场本地数据、采用编解码器传输音视频信号时,双向视频传输需使用2对编解码器,但1对编解码器上就能完全实现异地音频的互通,AV-1600e型编解码器在地震系统目前的卫星应急通讯信道下采用600 kpbs的视频编码率,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画面。实践表明,WiMAX无线通讯能较好地扩大野外本地网络通讯半径,编解码器能实现异地音视频互通,但对信道要求较高,效果较难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