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荻  董骁 《环境保护》2023,(7):40-45
建立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环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升环保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对全面提升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我国开展环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进展,反思了在绩效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周期与评价公开透明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了构建“点—线—面”协同推进绩效评价的逻辑体系以及科学、规范、动态、公开的环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坚持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推进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煜 《环境保护》2020,48(1):22-27
近年来,过度干预和高强度开发黄河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失衡与生态安全威胁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梳理了黄河从水沙调控与洪水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到建设长治久安幸福河要求的治理变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河流治理必须回归到生态系统保护之根本,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审视和推动黄河高质量保护与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黄河生态功能和水功能保护体系的构建和管理,促进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倒逼机制的推进,重点推进黄河"两区一廊道"生态环境功能的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黄河生态流量的保障与监督,强化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与保护。同时,要通过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规与补偿政策,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监督和流域管理协同创新,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新技术支撑等措施来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与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通过对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淘汰、超低排放改造、环保督察巡查、标准规范制定、清洁生产改造等多项持续性举措,有力推动了行业低碳绿色转型、市场供需平衡与盈利水平提升。通过与国际对标发现,我国重点大中型钢企绿色发展绩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当前钢铁行业仍面临"东重西轻""北高南低"、环保"两级分化"、产能基数不准等问题,需要持续发挥环境政策引导作用,以环保倒逼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加大环保节能技术研发投入,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环保产业作为服务广东经济社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在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推动广东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服务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政府、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产业规模、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分析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当前发展状况及问题,提出对未来广东环保产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大做强的建议,以期找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背景下,为使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经济学中的供给理论出发,研究大型游乐设施行业如今的供给和市场需求,为将来行业内投资、发展提供依据。通过对大型游乐设施产能现状分析,得出当前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并出现产能闲置,行业利润下滑。造成此现状的原因有前期投资透支未来需求、游客满意度阈值提高等。未来行业发展需抛弃以往的粗放发展方式,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进程。2019年10月29日至30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的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第29次会员大会上,记者了解到,在工业气体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气瓶管理、混合气体配制以及气体充装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过去4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也留下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高质量发展缺乏指标体系和具体路径。“三线一单”是一套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其主要目的是统筹地方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四川省在“三线一单”编制过程中,通过建立指标体系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量化标准,通过差异化管控要求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体路径,从生态环境角度助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9.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问题的战略举措和基本路径。重构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析框架,运用CRITIC—熵权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了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同步发展情况、耦合协调特征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别以共享性、资源环境治理能力为主要驱动力;两者的空间匹配度较高,下游“双同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滞后”类型居多,中上游分别以“区域发展滞后”和“双滞后”类型为主。(2)耦合协调度呈低水平上升态势,空间上下游和中上游分别为空间扩散、集中特征;等级演进表现出稳定性特征,较难实现跨越式转移,下中游城市等级转变活跃,上游城市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3)基于分析框架,从动力因素、相对和绝对发展水平将长江经济带城市划分为20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建议未来以有效性、创新性、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地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助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2010—2018年长三角27个区域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DEA—BCC模型、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两者的时空耦合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结果发现:(1)长三角科技创新效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纯技术效率得分较低,规模效率得分较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缓慢波动上升的态势,子系统大小依次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2)时序上,长三角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的转换阶段;空间上,两者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较大呈现”核心—边缘”的结构分布特征。(3)影响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素:从准则层看,共享发展为首要障碍因素;从指标层看,前5位依次是发明专利授权量>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