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孟连,丽江地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自有观测以来的时纬残差异常与云南及其周邻地区大地震的对应关系;并报导了孟连、丽江地震前云南天文台的时纬残差均有明显异常。这再次证明时纬残差的明显异常可为台站周围的强震预测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发生在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前后.分析表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3.
There is an assumption that with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Second World ceased to exist. Yet the demise of the Communist bloc as a geopolitical reality did not mean that it stopped exerting a defining influence over how people think and behave.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the postsocialist state in Kazakhstan deals with potential crises such as earthquakes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Soviet legacy still shapes intellectual debates, state structures, and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in in that country. Drawing on fieldwork and interviews,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Second World in its historical context and re-establishes it a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onsidering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 the former Soviet bloc. It argues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pay attention to this legacy in Kazakhstan both in policy and practice if earthquake risk reduction is to be made more effective.  相似文献   
4.
以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溢频率为泥沙灾害的代用指标,研究了人类活动,历史地震及地形因子对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的影响,研究表最,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下游泥沙灾害的重要因素,历史上人口的增加使下游决溢频率增大,人口低谷与决溢频率的低值时段相应,历史上农牧交错带的南移与下游决溢频率的减小相伴发生。北移则导致决溢频率的增大,历史地震对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有一定的影响,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这种分异与平原地貌条件的沿程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位模型、定位方法和地震震相的合理选择 ,采用更加合理的台网布局的地震资料 ,对1990年 2月 10日常熟M 5 1地震进行了精定位 ,得到更为精确、合理的该地震三要素。通过对原震源机制解的复核 ,原定结果可以不变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名镇(村)的旅游价值与开发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概念和意义,并对80个国家级名镇(村)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在80个历史文化名镇(村)中,有的已经创建了等级旅游区点,或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等,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有的目前则少有开发成效。基于区域经济学的增长极、点轴、网络开发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了历史文化名镇(村)可持续开发的模式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This study examines people's immediate responses to earthquakes in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and Hitachi, Japan. Data collected from 257 respondents in Christchurch and 332 respondents in Hitachi revealed notabl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cities in people's emotional reactions, risk perceptions, and immediate protective actions during the events. Respondents' physical, household, and social contexts were quite similar, but Hitachi residents reported somewhat higher levels of emotional reaction and risk perception than did Christchurch residents. Contrary to the recommendations of emergency officials, the most frequent response of residents in both cities was to freeze. Christchurch residents were more likely than Hitachi residents to drop to the ground and take cover, whereas Hitachi residents were more likely than Christchurch residents to evacuate immediately the building in which they were situated. There were relatively small correlations between immediate behavioural responses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earthquake experience, and physical, social, or household context.  相似文献   
8.
遗产区域:一种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产区域是美国国内针对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一种较新的方法。该方法重视人与土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通过对地方历史文化、自然和游憩资源的综合保护与利用。实现遗产保护、经济发展、重建区域身份、提供游憩机会等多重目标。从美国历史保护运动的发展背景出发。回顾了遗产区域的发展历程,从定义、特征与分类三个方面评述了其概念内涵,并对遗产区域保护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针对遗产区域保护方法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家峡水库蓄水后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李家峡水库地震台网1998-2002年的地震目录,分析了水库蓄水后库坝区和周边研究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并对未来水库地震的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李家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坝区90%的地震为0.0~1.9级的弱小地震,且地震活动与水库水位有关,相对于水位升高存在5~7个月的滞后期;研究区以1.0~1.9级地震为主,地震活跃程度呈间息式变化,地震月频次呈阶跃式变化.应用经验判别法的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李家峡水库库坝区存在诱发5级以上灾害性地震的危险性,最大震级在5.0~5.4级之间.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通过科学的算法提前获取决定路网通达性的关键链路,即可支配链路,从而可通过各方面养护措施提高可支配链路的抗震能力,保证震后救援运输的顺利进行。提出可支配链路的相关概念,基于矩阵结构的计算方法与原理,并应用算例进行验证。通过选取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的部分目标区域来进行震后救援路网的支配性链路计算,同时针对地震发生后的特点,综合考虑医疗救援、火灾救援及紧急物资救援3方面的综合救援需求,获得该区域路网的可支配链路。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震后实际救援需求,将需求点扩展为多个需求点,能够进一步获得在多个需求点基础上的可支配链路。因此,利用矩阵结构获得可支配链路的方法,能够综合需求点数量和概率临界值的进一步调整,进一步优化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